“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创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学派”即中国动画学派的简称,是中国动画的杰出代表,曾在建国之前至“文革”及“文革”后到九十年代这两个时期内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辉煌,让中国动画电影饮誉海内外。现今,对中国动画学派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多集中在动画史、动画艺术特征、相关产业化研究等方面,并无关于动画创作的研究,笔者认为,这是当下对“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关注的一种缺失。笔者在此选择对中国动画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进行研究,不但可以填补当下研究的空白,而且在总结前人创作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又可以给当今不甚出色的动画电影也提供一些帮助,这是从双方面对中国动画学派的成就给予肯定。笔者在研究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后,试着分析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即以中国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故事为基础,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养分,结合当时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及风貌,从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努力创作出蕴含中国文化气质又具有大众化色彩的中国动画电影,具体说来,“中国学派”的这种创作是在动画电影的选材及编制中体现。在把握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之后,笔者又围绕其辉煌与没落的原因进行阐述,经过细致分析,得出结论,并且以结论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对当下动画电影创作上的指导意义。第一章从“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选材出发,对其创作进行阐述。动画电影因为使用非真人拍摄、带有极大程度的夸张与变形性,又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其选材最好也集中于带有这些色彩的中国传统故事之中,所以中国古代神话、民间成语、俗语故事及古典小说就是最好的选材基础。在此,笔者重点分析了这些故事本身具有某些特性,并且指出了这些特性正是中国动画电影在选材上所需要的。它们是土生土长的带有浓厚的中国韵味的文学作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者们就是利用这些故事影响深远、意义深刻、深入人心的优势,打造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第二章于动画电影的具体编制上对“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进行讨论,这一部分内容是其创作最核心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对所选取的文学故事的解构与重塑,从作品内在结构乃至灵魂出发,应用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解构和重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可以对故事原来的文本结构进行剖析或者再次构造。重新塑造主题思想、设置情节、安排角色;改变原来故事的结局,改变原故事的叙述手法,进行主题、情节的高度浓缩与抽离,集中激化矛盾,获得浓烈的情感效应;为了实现更好的表现效果,可以借鉴其他艺术种类对影片中出现的各种角色、画面乃至场景进行渲染或者烘托,辅助动画影片取得潜在的预期目的。对动画电影的编制过程来说,这是一次真诈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内在的一切元素,如主题、情节、人物、画面、音乐等都是按照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欣赏习惯及审美需求制定的,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内涵融进了动画电影之中。第三章是在前两章总结的动画电影创作之下,指出其辉煌与没落的原因,带有比较分析与指导的性质。“中国学派”的辉煌,主要是它拥有了比较成熟的动画创作,在选材与具体编制中,根植于本民族的丰富文化土壤之中,努力挖掘富于中国特色及其符合国人审美趣味的题材,迎合当时国情,制作出既有民族风格又能反映时代特色的优秀动画影片;另外,国家从经济及其政策等方面提供大力的援助,大批的动画从业人员的投入及其良好的动画市场等,也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动画电影的辉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没落,首先是因为动画电影的创作人员没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很好的把握观众的审美需求的变化,动画创作一味的偏重于纯粹的艺术,这种对艺术性的坚守忽略了动画本身是为了传达真挚的情感的本质,而不是用动画的画面向人们解说某种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其次,走模仿路线。这种模仿仅仅停留在对美日等动画大国的动画的外在形式层面,似乎遗忘它们取得重大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依靠动画电影从内涵到精神的创作;第三,当时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与动画创作人才的缺乏,也为其造成重创;最后,经过对比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出“中国学派”对当下动画电影于创作上的指导意义。选材上,传统与现实并重,既要根植于肥沃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也要关注现实生活的导向;具体编制中,要努力塑造本民族的动画形象,创作内涵丰富的动画作品,切忌盲目崇外与模仿。
【关键词】:动画电影 中国学派 创作 辉煌与没落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5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4
- (一) 动画电影的“中国学派”10-11
- 1. 动画电影10
- 2. “中国学派”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3
- (三) 选题目的13
- (四) 论文主题13-14
- 一、动画影片选材——文学作品是动画电影选材的主要基础14-22
- (一) 动画电影选材:中国古代神话、民间成语、俗语故事及古典小说14-18
- 1. 中国古代神话15-16
- 2. 民间成语、俗语故事16-17
- 3. 古典小说17-18
- (二) 动画电影选材的潜在意义18-22
- 1. 庞大的读者群:潜在的电影观众19-20
- 2. 作品形式的改变:由文学到动画电影的潜在的艺术升值20-22
- 二、动画影片的创作——文学故事的解构与重塑22-35
- (一) 故事主题与情节的电影化凝练22-26
- 1. 故事主题的电影化凝练23-24
- 2. 故事情节的电影化凝练24-26
- (二) 故事人物的电影化塑造26-29
- 1. 原型人物的电影化塑造27-28
- 2. 虚构人物的电影化塑造28-29
- (三) 音乐与画面的电影化应用29-35
- 1. 动画电影画面的应用30-32
- 2. 动画电影音乐的应用32-33
- 3. 动画电影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应用33-35
- 三、动画电影的走向——中国动画学派的辉煌与没落35-44
- (一) “中国学派”的辉煌35-38
- 1. “中国学派”辉煌的原因之一36-37
- 2. “中国学派”辉煌的原因之二37-38
- (二) “中国学派”的没落38-42
- 1. “中国学派”没落原因之一39-40
- 2. “中国学派”没落原因之二40-41
- 3. “中国学派”没落原因之三41-42
- (三) 对当今动画创作的意义42-44
- 总结44-45
- 参考文献45-47
- 后记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勇;高羽;;从传统文化谈动画电影创作[J];电影文学;2007年16期
2 彭骄雪;王进;;电子游戏与美国当代动画电影的崛起[J];电影艺术;2007年01期
3 单娟;;动画电影中的创新——“篡改”手法的使用[J];现代视听;2007年04期
4 袁潇;卢锋;;动画电影:成人永恒的瑰丽梦想[J];电影文学;2008年03期
5 张咏梅;;中国动画电影情在何处[J];铜陵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梁汉森;孙宏达;;国产3D动画电影:摸着石头过河[J];当代电影;2009年12期
7 葛玉清;;时间之维:动画电影故事的叙述特性[J];电影评介;2009年19期
8 符冰;;从麦兜电影的争议看中国动画电影的突围[J];电影评介;2009年21期
9 黄迎春;;浅议动画电影仿真[J];电影评介;2009年21期
10 蔡春晓;;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与战后日本大众文化[J];日语知识;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丽莎;;巧安排、兴波澜——动画电影中的悬念设计与运用[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2 刘跃军;;立体动画电影发展空间研究[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3 周来;;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的中国元素[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4 江娟;;从传统“美猴王”到Q版“孙小猴”——从文化产品的商业属性看国产动画电影中“美猴王”传统形象的变迁[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巍;关于动画电影的两个思考[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记者 刘悠扬;大力支持“深圳制造”动画电影[N];深圳商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邢宇皓;国产动画电影应向海外大片学什么[N];光明日报;2009年
4 邢宇皓;国产动画电影应向海外大片学什么[N];今日信息报;2009年
5 牛兴侦;动画电影:投资有“数”,点金有“术”[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记者 郭人旗;首届动画电影投资论坛举办[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邵杨;中国动画电影:如何争取延伸受众群[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孟刚;国产动画电影该如何分享“奶酪”?[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9 牛兴侦;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突现井喷[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于帆;动画电影以营销抢占先机[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斯佳;文学经典传承视野下的动画电影改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周晨;文化生态的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吴限;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4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灵丽;中美动画电影叙事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亚玲;日本动画电影的传播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毅萍;论音乐合成技法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的运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3 马晓腾;基于流行音乐元素的动画电影娱乐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4 逯一胜;中国动画电影创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马祥;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6 张婧;跨文化视角: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的传播[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7 余惠婷;台湾动画电影题材创新策略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少林;中国动画电影民族风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9 荣韬;九十年代以来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观念演变[D];安徽工程大学;2012年
10 赵青;论动画电影的生态叙事策略[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