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新世纪鲁剧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4:24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鲁剧中的人物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视剧这种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在中国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但是其真正意义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国电视剧产业格局中,鲁剧一直在大众文化视听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风格及浓郁的地域特色,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文化存在。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其稳定的数量和上乘的质量呈现出一种“王者气势”,凭精良制作在业界与观众中赢得实力与口碑的双赢,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电视剧品牌。而在电视剧艺术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的构成中,人物是电视剧作品内容构成中的核心部分。塑造出符合客观现实而又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形象,不仅决定了电视剧作品思想艺术成就的高低,更决定了电视剧作品艺术生命力是否长久兴盛。因此对于鲁剧艺术而言,探寻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齐鲁文化孕育下的山东人形象是如何在其中展现的,才是研究鲁剧艺术本身规律的核心所在。本文旨在运用电视剧艺术文本形象相关内容,通过对鲁剧艺术进行深入研究,重点探寻新世纪以来鲁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的言说空间,从而使鲁剧在今后的创作中更上一层楼,成为优质的电视剧文化品牌。 “鲁剧”的概念及其缘起是本文研究的首要问题。新世纪以前,并没有“鲁剧”这一称谓,并且至今中国学术界对于“鲁剧”概念的界定也没有给出明确清晰的定义。然而近些年,大批的高质量的鲁剧作品出现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促使其逐渐形成电视剧品牌。因此,必须明确“鲁剧”这一概念的界定和缘起以及新世纪以来鲁剧的发展脉络。(第一章) 人物关系的构建在每一部影视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鲁剧也不例外。通过对文本解读,我们发现新世纪以来鲁剧多呈现宏大叙事影像,本章节笔者试图从宏观角度借用格雷马斯结构主义的行动元模式理论,对鲁剧中的人物形象原型进行剖析;在微观角度上借用了西方戏剧中英雄成长的神谕模式和中国传统戏曲中经典人物衬托补充模式对人物关系模式进行梳理。(第二章) 人物是电视剧作品内容构成中的核心部分。新世纪鲁剧中给我们呈现了许多符合客观现实又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卡里斯马英雄形象理论和西方盖娅模式来分析鲁剧中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并根据鲁剧的叙事结构划分不同的时空对人物形象进行分类。(第三、四章) 新世纪鲁剧中的人物形象所展示出的社会主义新人气象背后必然依托着强大的精神文化内涵,即“齐鲁文化魂”。其中齐鲁地域文化特征的孕育是新世纪鲁剧中人物形象精神内涵形成的必要条件;以儒家为核心齐鲁文化精神的积淀是内在动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时代精神则是一种精神的引导,主要是对当下、未来人们精神风貌的导引。(第五章) 鲁剧正视自身的艺术价值,通过创造和传播其所蕴涵的艺术精神,,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引领整个社会文化价值的重任。鲁剧做到了遵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化表达,坚持差异化的竞争;与时俱进地坚守山东地域文化特色,不断深入开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重塑齐鲁文化的品牌,有效传播齐鲁文化;引领社会正确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逐步构建自身鲜明特色与多元共存的品牌形象和价值体系。(第六章) 然而,在“一剧两星”的今天,鲁剧的制作者们也应该在遵循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面对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山东影视传媒集团要积极转型,通过合理利用有效资本、实现电视台与新媒体的合作以及激励人才机制来引领鲁剧品牌向更深层次发展,努力将其打造成中国一流的文化产业品牌,使其能够成为进一步推动山东影视剧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匹“黑马”。
【关键词】:鲁剧 山东电视剧 人物形象 卡里斯马英雄形象 盖娅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绪论10-23
  • 第一节 研究缘起10-15
  • 一、 为什么研究鲁剧10-12
  • 二、 为什么研究鲁剧中的人物形象12-15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5-19
  • 一、 “鲁剧”研究综述15-17
  • 二、 “电视剧人物形象”研究综述17-19
  • 第三节 研究设计19-23
  • 一、 研究目的19-20
  • 二、 研究对象20
  • 三、 研究内容20-21
  • 四、 研究方法21-22
  • 五、 研究意义22-23
  • 第一章 新世纪鲁剧的概述及发展脉络23-33
  • 第一节 “鲁剧”的缘起与特色23-26
  • 第二节 新世纪鲁剧的发展脉络26-33
  • 一、 时代“主旋律”高歌唱响(2001—2003)26-28
  • 二、 全国范围合力制作(2004——2007)28-29
  • 三、 钟情“大题材、大投入、大制作”(2008——2014)29-33
  • 第二章 新世纪鲁剧中人物关系的构建33-41
  • 第一节 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理论33-36
  • 第二节 引导英雄成长的神谕模式36-37
  • 第三节 经典的人物衬托补充模式37-41
  • 一、 “冤家”变“亲人”模式38-39
  • 二、 “桃园结义”模式39
  • 三、 “英雄救美”模式39-41
  • 第三章 鲁剧中“卡里斯马”男性形象解读41-54
  • 第一节 卡里斯马型:英雄形象的塑造41-42
  • 第二节 卡里斯马英雄形象的分类42-51
  • 一、 革命战斗型英雄形象43-44
  • 二、 草莽传奇型英雄形象44-47
  • 三、 普通平民型英雄形象47-49
  • 四、 逐渐成长型英雄形象49-51
  • 第三节 “卡里斯马”英雄形象的流变与反思51-54
  • 第四章 鲁剧中“盖娅式”女性形象的塑造54-65
  • 第一节 解读“盖娅模式”54-55
  • 第二节 “盖娅模式”女性形象分类55-63
  • 一、 圣母式革命政治型55-59
  • 二、 贤妻良母式家庭伦理型59-61
  • 三、 地母式拯救型61-63
  • 第三节 “盖娅”女性形象的流变与反思63-65
  • 第五章 鲁剧中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及成因65-74
  • 第一节 齐鲁地域文化特征的孕育66-69
  • 一、 泰岱文化:忠孝节义、乐善好施67
  • 二、 运河文化:侠肝义胆、豪爽豁达67-68
  • 三、 沂蒙文化:勤俭质朴、舍生取义68
  • 四、 胶济文化:忠实厚道、自强不息68-69
  • 第二节 儒家为核心齐鲁文化精神的积淀69-71
  •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时代精神的熏陶71-74
  • 第六章 鲁剧的价值意义74-80
  • 第一节 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化表达74-76
  • 第二节 齐鲁文化品牌的重塑76-77
  • 第三节 正确主流价值观的引领77-80
  • 总结与展望80-82
  • 注释82-85
  • 参考文献85-88
  • 附录88-91
  • 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1-92
  • 致谢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盈盈;;军事题材电视剧形象塑造的突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沈学政;大众文化与主旋律——从主旋律电视剧的热播谈起[J];当代电视;2002年11期

3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党建;1994年Z1期

4 张宏森;我思故我在——电视连续剧《大法官》创作后记[J];电视研究;2002年02期

5 李九红;;染出岁月的颜色——与《大染坊》编剧陈杰对话[J];电视研究;2004年02期

6 颜谱;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7 王修智;;齐鲁文化与山东人[J];东岳论丛;2008年04期

8 金洪申;;崇高化和崇高美——评电视剧《51号兵站》的正面人物形象塑造[J];电影文学;2007年16期

9 ;发掘文化优势 引入市场机制 打造鲁剧品牌——访山东影视集团董事长王汉平[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06期

10 范玉刚;刘长允;;“鲁剧”品牌崛起的思考——以山东省广电局改革为视角[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鲁剧中的人物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68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b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