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诞生以来,其生产和制作常常被国家、政府所掌控,官方支持、主动投资的模式让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呈现出数量繁盛却风格单调、价值单一、市场化商业化性质不高等状况。身处全球化语境中,东西文化交流的加强不可避免的将会影响受众对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的期待值。在大众文化时代,体育电视纪录片也要拍得“接地气”才能收获人气与口碑。虽然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存在着困境,但随着首部“私人定制”的体育电视纪录片《赛季》的问世,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开始向市场转向。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托于地方电视台旅游卫视的人文地理类纪录片栏目《行者》,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自播出以来就以其丰厚的人文价值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选择这部14集体育电视纪录片为分析对象,期冀通过对《跑步回中国》人文价值的研究,为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的未来发展探究出一条合适的道路。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本文对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分析。论文包括绪论、四章正文和结论。第一章主要是对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纪录片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从而在宏观上对《跑步回中国》的性质进行把握。第二章站在影像分析的角度,对《跑步回中国》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作为一种话语方式,蒙太奇的剪辑方式以及摇晃镜头、长镜头、空镜头的使用,和声音的综合运用,让《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得以外化呈现。第三章从叙事角度,对《跑步回中国》的故事结构、情境化的叙事、悬念与冲突以及人物塑造进行解读。运用绘圆法,影片构建了一个圆形的故事结构,主线分明,却又和支线紧密相联;情境化的叙事,让影片最终呈现出立体“场”的信息。在这些信息“场”中,众多的人物个性得以显现,突出了《跑步回中国》对“人”的关注,折射出其“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从而与体育的本质相呼应。第四章研究了《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表现。可以发现,作为一部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不仅反映了体育精神,它的影像背后还蕴含了深刻的人文价值,体现出《跑步回中国》独特的价值内涵。论文最后指出,在全球化浪潮中,一切竞争都将越显激烈。纪录片作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纪录片市场需要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多样的发展模式。《跑步回中国》正是因为打破了传统体育纪录片的制作藩篱,大胆创新的“独立”制作,才让影片拥有了其他体育电视纪录片不具备的价值深度,这对以后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有着较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人文价值 跑步回中国 体育电视纪录片 体育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9
- 一、研究依据与意义10-11
-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性11-12
- 三、文献综述12-17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第一章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纪录片19-25
- 第一节 体育纪录片的定义19-20
- 第二节 北京奥运会后:四股中坚力量渐形成20-25
- 一、体育电视纪录片之典范: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21-22
- 二、大型体育赛会电视纪录片“领袖”:张朝夕导演团队22-23
- 三、“连中三元”的体育官方纪录电影传奇:顾筠导演团队23
- 四、独立制作的体育纪录片代表:杨波《赛季》23-25
- 第二章 话语方式:《跑步回中国》的视听艺术呈现25-36
- 第一节 镜头语言的运用25-30
- 一、《跑步回中国》的长镜头使用26-28
- 二、《跑步回中国》的空镜头的运用28-30
- 第二节 蒙太奇的使用30-33
- 一、叙事蒙太奇31-32
- 二、表现蒙太奇32-33
- 第三节 声音经纬场的呈现33-36
- 一、《跑步回中国》的音响系统34
- 二、《跑步回中国》的音乐系统34-36
- 第三章 故事:《跑步回中国》的叙事分析36-53
- 第一节 结构:粗中有细表现完整36-41
- 一、主线与支线设置清晰36-39
- 二、圆形故事结构39-41
- 第二节 情境化叙事:有血有肉表现真实41-44
- 一、行为事态41-43
- 二、过程与事态43-44
- 第三节 人物形象塑造:个性突出表现鲜活44-48
- 一、主角的刻画:凸显个性45-46
- 二、配角的刻画:与事件结合46-48
- 第四节 悬念和冲突的设置48-53
- 一、悬念的产生48-51
- 二、冲突的设立51-53
- 第四章 价值:《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表现53-62
- 第一节 关注社会:跑出来的文化快感53-59
- 一、影像构建“多元体育”拟态环境53-56
- 二、“跑者”提喻大众56-57
- 三、文化调适57-59
- 第二节 关注人生:回归“以人为本”59-62
- 一、探究人之本性59-61
- 二、关注人之生死61-62
- 结语 体育电视纪录片人文价值的呈现趋势与未来之路62-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祥保;;纪录片的影像论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2 柯娟娟;李婧;;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修辞审美——以《美丽中国》解说词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漆亚林;;电视纪录片传播范式的转换——《舌尖上的中国》研究进路综述[J];中国电视(纪录);2013年03期
4 王黎燕;;用纪实和艺术交融的激情为体育精神“画像”[J];电视研究;2013年01期
5 赵毅衡;;刺点:当代诗歌与符号双轴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6 贺幸辉;;《体育人间》十年——三种文化精神与美学形态的发展与演变[J];中国电视(纪录);2012年09期
7 李瑞丰;贺幸辉;;张朝夕系列大型电视体育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分析[J];中国电视(纪录);2012年09期
8 徐明明;;《赛季》:中国体育纪录片市场化之路初探[J];中国电视(纪录);2012年09期
9 郝勤;;论体育与体育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陈光忠;;顾筠与体育纪录电影[J];中国电视(纪录);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宁;中国电视文献纪录片价值构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梦丹;中国纪录片产业链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李韦儒;纪录片《美丽中国》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樊斯文;电视纪录片《电影传奇》的叙事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4 付饶;从传播学视角解析《舌尖上的中国》[D];内蒙古大学;2013年
5 龚雪婷;影视的视觉表达[D];新疆大学;2012年
6 徐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社会责任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陈玉晗;新世纪十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女性形象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8 杨恩东;论人类学纪录片中的文化反思及其传播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丹凤;论纪录片的多重价值与实践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颜辉;21世纪以来我国人文历史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7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