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川本喜八郎的人形剧《三国志》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30 00:29
  川本喜八郎是日本极负盛名的人偶动画大师,他的一生重视中日文化交流,并在不同时期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蕴意与诗意的动画短片作品。这些作品的题材一般选自日本古籍中记载的故事,中国古典文学或江户时期的轶事以及现代小说等,每一部动画都非常追求精神层次的表达。在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人形剧《三国志》中的人偶,也是他参与设计制作的。值得一提的是,《三国志》中的人偶比较写实,人物特点突出,很有“中国风格”。它采用中国传统杖头木偶技法来制作剧中的角色。而人偶角色的表演也与中国杖头木偶戏十分相似,需要依赖操纵者的表演能力。不仅如此,一些深遂的哲学思想、中国文化也在剧中一一展现。本文我主要着眼于探究《三国志》在日本的文化中的影响及人形剧《三国志》的艺术价值。并从人形剧与现代定格动画的区分、川本喜八郎的风格形成溯源、《三国志》在日本的本土化、人形剧《三国志》中的历史价值观及设计风格、以及剧中画面元素与镜头语言的表达等方面逐步展开论述,深入研究川本喜八郎的人形剧《三国志》。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人形剧与定格偶动画的区分
    1.1 日本文化中对偶的“情结”
        1.1.1 净琉璃文乐木偶戏
        1.1.2 现代定格人偶动画
    1.2 动画大师川本喜八郎的作品风格形成溯源
        1.2.1 川本喜八郎生活的时代背景
        1.2.2 川本喜八郎的成长历程
            学习经历的影响
            对日本传统戏曲能乐的理解
            中国文化艺术感染下创作的《不射之射》
    1.3 川本喜八郎不同时期短片作品的特点分析
        1.3.1 《花折り》作品中的佛理
        1.3.2 《道成寺》与《死亡之书》中的“物衰之美”
第二章 《三国志》在日本的本土化
    2.1 人形剧《三国志》作品
    2.2 《三国志》的由来
        2.2.1 明清《三国演义》的插图版本
        2.2.2 1957 年《三国演义》连环画
    2.3 流传至日本并本土化的三国故事
        2.3.1 湖南文山翻译的《通俗三国志》
        2.3.2 吉川英治的现代小说《三国志》
        2.3.3 NHK电视台关于《三国志》的介绍
第三章 川本喜八郎的人形剧《三国志》
    3.1 紧凑的情节安排
    3.2 人形剧《三国志》的历史价值观
    3.3 设计元素的包容性
        3.3.1 中国古典元素
        3.3.2 日本本土元素
            服饰元素
    3.4 人形剧《三国志》的设计风格
        3.4.1 三国人物角色设计
        3.4.2 人偶的动作设计与表演
            外部动作——人偶打斗中的表演
            性格化的动作
            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
        3.4.3 人偶的表情神态
        3.4.4 剧中的场景设计
        3.4.5 《三国志》中的道具运用
    3.5 人形剧《三国志》中的画面元素
        3.5.1 光线的色相与强度的运用
        3.5.2 《三国志》的镜头分析
            空镜头
            特写镜头
        3.5.3 摄影机运动
        3.5.4 特效的运用
    3.6 人形剧《三国志》的周边产物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专业能力展示
致谢



本文编号:3889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889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