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的美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4-05-11 20:14
电视纪录片相对于故事情节精彩纷呈的电视剧和视觉效果绚丽夺目的综艺节目,略显枯燥乏味。但电视纪录片作为综合了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社会科学的媒介艺术,拥有其他电视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魅力和情感张力,是呼吁现代文明,传播民族文化,以及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电视纪录片所持有的认知世界与启迪自我的功能,与其艺术表现形式的丰富性是分不开的。因此,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并不是单调的、固化的、沉闷的,而是富有生机的、有灵魂的,比其他电视艺术形式更接近人的本质与生活的本质。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电视艺术工作者摆脱了说教式宣传片和自然风光片的藩篱,创作出一批具有人文精神的电视纪录片佳作。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和电视摄制技艺的日新月异,电视纪录片的品牌化和类型化逐步确立,涌现一系列优秀电视纪录片栏目。其中,电视纪录片栏目《远方的家》因其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独特的美学特性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共分为六章,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生活美学理论,在阐述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基础上,分析了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中体现出的生活美学观点。并且,从艺术作品审美的形式层、形象层、意味层三个层面对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进行了全面的剖...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创作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创作研究的背景
二、本课题创作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本课题领域创作探索的现状
第二章 电视纪录片与生活美学
第一节 艺术与生活
第二节 生活美学的源泉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与生活美学
第三章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的形式层审美
第一节 纪实:“多重假定的真实”
第二节 主持人:审美的引导者与美的创造者
第三节 多元视角: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
第四章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的形象层审美
第一节 视听:带有个人色彩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 叙事:体验式行走的原生态方式
第三节 符号:“家”的内涵与外延
第五章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的意味层审美
第一节 情感和生活经验的意味
第二节 乡土文化的意味
第三节 人文精神的意味
第六章 纪录片《家的味道》的艺术表达
第一节 策划与文案
一、策划案
二、作品文案
第二节 创意与风格特色
一、地域特色
二、生活化
三、多元视角
第三节 拍摄手法与后期制作
一、拍摄手法
二、后期制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毕业作品创意书或策划书
附录B 毕业作品内容简介
附录C 作品分镜头剧本
附录D 毕业作品剧照或效果图
附录E 毕业作品光盘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970337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创作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创作研究的背景
二、本课题创作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本课题领域创作探索的现状
第二章 电视纪录片与生活美学
第一节 艺术与生活
第二节 生活美学的源泉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与生活美学
第三章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的形式层审美
第一节 纪实:“多重假定的真实”
第二节 主持人:审美的引导者与美的创造者
第三节 多元视角: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
第四章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的形象层审美
第一节 视听:带有个人色彩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 叙事:体验式行走的原生态方式
第三节 符号:“家”的内涵与外延
第五章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的意味层审美
第一节 情感和生活经验的意味
第二节 乡土文化的意味
第三节 人文精神的意味
第六章 纪录片《家的味道》的艺术表达
第一节 策划与文案
一、策划案
二、作品文案
第二节 创意与风格特色
一、地域特色
二、生活化
三、多元视角
第三节 拍摄手法与后期制作
一、拍摄手法
二、后期制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毕业作品创意书或策划书
附录B 毕业作品内容简介
附录C 作品分镜头剧本
附录D 毕业作品剧照或效果图
附录E 毕业作品光盘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970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7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