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野下史蒂芬·戴德利电影中的创伤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06:42
在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影片中,创伤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把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四部影片《朗读者》、《时时刻刻》、《特别响,非常近》和《跳出我天地》作为研究文本,运用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潜意识理论、本能理论、人格结构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等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电影中的创伤问题。第一章梳理了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电影中创伤的类型。首先从个体创伤的角度来分析影片中出现的角色创伤类型,如抑郁、恐惧、冷漠与逃避等。其次,从集体创伤的角度阐释了影片中特殊社会背景下的创伤,如幸存犹太人的种族创伤,二战后德国民众普遍冷漠与麻木的战争创伤,9·11事件后人们的恐惧与逃避。第二章研究了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电影中引发创伤的根源。第一,本能未得满足或调和引发了创伤,这其中包括性本能与死本能,在影片中表现为米夏的俄狄浦斯情结引发的创伤,以及汉娜死本能推动下导致的创伤,同时生与死的交互作用中产生的矛盾也引发了创伤。第二,本我、自我与超我的矛盾导致了人物创伤的产生,冲动的本我与现实的自我以及严厉的超我很难同时兼顾,易使个体在多重矛盾下产生创伤性体验。第三讲述了外部环境影响下导致的创伤,如家庭中的情感缺失、残酷战...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史蒂芬·戴德利电影中创伤的类型
第一节 个人生命体验中的个体创伤
一、恐惧:焦虑悲观的奥斯卡
二、抑郁:走向死亡的弗吉妮娅
三、冷漠:情感缺失的米夏
四、逃避:消极避世的理查德
第二节 群体共同经历下的集体创伤
一、种族创伤——幸存犹太人的愤恨与悲痛
二、战争创伤——二战后德国民众的普遍冷漠与麻木
三、重大事件创伤——9·11事件后人们的恐惧与逃避
第二章 史蒂芬·戴德利电影中引发创伤的根源
第一节 未得调和的原初冲动——本能的驱动
一、米夏的俄狄浦斯情结——未得满足的力比多
二、汉娜的自我毁灭行为——死本能的推动
第二节 快乐、现实与道德的冲突——本我、自我及超我的矛盾
一、《跳出我天地》:本我欲望的无处发泄
二、《时时刻刻》: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
三、《朗读者》:严厉超我所致的个体压抑
第三节 外部环境对人无意识的侵扰——个体所处环境的诱发
一、家庭中的情感缺失——儿童的安全感匮乏
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与外界联结感的丧失
三、残酷战争的持久影响——生活常态无法复原
四、重大事件导致心灵重创——创伤记忆滞留
第三章 史蒂芬·戴德利电影中创伤的复原
第一节 重建安全感,找出无意识
一、暖色调烘托下安全环境的建立
二、舒缓音乐渲染下的无意识浮出
三、平行蒙太奇推进下的自我补偿
第二节 整合创伤记忆,叙述创伤事件
一、创伤记忆到叙事记忆的转变
二、特写镜头下创伤事件的叙述
三、阅读、书写、朗读——影片中创伤叙述的变种
第三节 重建社会关系,实现自我身份建构
一、重新修复家庭关系:比利的家庭回归
二、重建与他人的联系:奥斯卡的社群融入
三、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米夏的角色重构
第四章 史蒂芬·戴德利电影中创伤及其复原的寓意价值
第一节 为创作者提供情感表达的出口,共享生命体验
一、揭示创作者的愿望与情结
二、通过电影获取他人的认同与理解
第二节 为观众带来治疗式的体验,产生精神治愈效果
一、在观看中认知内在情结,释放压抑
二、在入梦式体验中进行补偿,满足愿望
三、在投射中消除阻抗,产生精神治愈效果
第三节 探寻个体生命出路,引发深刻社会思考
一、立足历史与社会现实进行批判
二、关照个体生命,揭示个体精神困境
三、对创伤群体救赎之路进行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997316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史蒂芬·戴德利电影中创伤的类型
第一节 个人生命体验中的个体创伤
一、恐惧:焦虑悲观的奥斯卡
二、抑郁:走向死亡的弗吉妮娅
三、冷漠:情感缺失的米夏
四、逃避:消极避世的理查德
第二节 群体共同经历下的集体创伤
一、种族创伤——幸存犹太人的愤恨与悲痛
二、战争创伤——二战后德国民众的普遍冷漠与麻木
三、重大事件创伤——9·11事件后人们的恐惧与逃避
第二章 史蒂芬·戴德利电影中引发创伤的根源
第一节 未得调和的原初冲动——本能的驱动
一、米夏的俄狄浦斯情结——未得满足的力比多
二、汉娜的自我毁灭行为——死本能的推动
第二节 快乐、现实与道德的冲突——本我、自我及超我的矛盾
一、《跳出我天地》:本我欲望的无处发泄
二、《时时刻刻》: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
三、《朗读者》:严厉超我所致的个体压抑
第三节 外部环境对人无意识的侵扰——个体所处环境的诱发
一、家庭中的情感缺失——儿童的安全感匮乏
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与外界联结感的丧失
三、残酷战争的持久影响——生活常态无法复原
四、重大事件导致心灵重创——创伤记忆滞留
第三章 史蒂芬·戴德利电影中创伤的复原
第一节 重建安全感,找出无意识
一、暖色调烘托下安全环境的建立
二、舒缓音乐渲染下的无意识浮出
三、平行蒙太奇推进下的自我补偿
第二节 整合创伤记忆,叙述创伤事件
一、创伤记忆到叙事记忆的转变
二、特写镜头下创伤事件的叙述
三、阅读、书写、朗读——影片中创伤叙述的变种
第三节 重建社会关系,实现自我身份建构
一、重新修复家庭关系:比利的家庭回归
二、重建与他人的联系:奥斯卡的社群融入
三、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米夏的角色重构
第四章 史蒂芬·戴德利电影中创伤及其复原的寓意价值
第一节 为创作者提供情感表达的出口,共享生命体验
一、揭示创作者的愿望与情结
二、通过电影获取他人的认同与理解
第二节 为观众带来治疗式的体验,产生精神治愈效果
一、在观看中认知内在情结,释放压抑
二、在入梦式体验中进行补偿,满足愿望
三、在投射中消除阻抗,产生精神治愈效果
第三节 探寻个体生命出路,引发深刻社会思考
一、立足历史与社会现实进行批判
二、关照个体生命,揭示个体精神困境
三、对创伤群体救赎之路进行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997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97316.html
上一篇:现实题材电影《寄生虫》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