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当下中国佛教题材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10:05

  本文关键词:当下中国佛教题材电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教题材电影是取材于佛教历史、佛教典故、佛教人物或展现佛教艺术和佛教发展现状的影片,该题材影片是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以电影语言呈现在观众面前。佛教题材电影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梅兰芳先生主演的戏曲片《天女散花》,此后在20年代的电影商业竞争中曾有过改编佛教文学的热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佛教题材电影受战时社会动荡的影响数量骤减,直到新中国成立,佛教题材电影在香港和台湾得以恢复,而大陆地区的佛教题材影片创作迟至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延续。历史的看,中国佛教题材电影虽然断断续的发展,但却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且逐渐形成了独具佛教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影片。本文将尝试在梳理中国佛教题材电影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新世纪以来佛教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和人文内涵,总结并反思佛教题材电影的成就与不足。
【关键词】:佛教 中国电影 电影史 文学改编 类型片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9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6-9
  •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9-16
  • 三、文章结构与内容16-19
  • 第一章 佛教题材电影的历史与现状19-48
  • 第一节 萌芽(1920—1942)21-32
  • 一、商务印书馆与中国佛教题材电影的缘起21-25
  • 二、佛教文学改编电影与商业诉求25-29
  • 三、“佛化电影”的构想29-30
  • 四、“孤岛”时期的佛教题材电影30-32
  • 第二节 停滞(1942—1952)32-34
  • 第三节 延续(1952——1979)34-39
  • 一、佛教题材电影的恢复与空间位移34-36
  • 二、少林寺题材的类型化探索36-38
  • 三、《西游记》题材的动画片38-39
  • 第四节 探索(1979—2000)39-43
  • 一、两岸三地共同探索39-42
  • 二、佛教界与电影界的互动与合作42-43
  • 第五节 发展(2000—2014)43-48
  • 一、全球化语境下的佛教题材电影43-44
  • 二、佛教文学改编电影的传承与开拓44-46
  • 三、现实主义传统与佛教题材电影46-48
  • 第二章 佛教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48-56
  • 第一节 佛教题材电影的叙事视角48-50
  • 一、依佛教人物的事迹展开叙事48-49
  • 二、佛家的因果观与“大团圆”结局49-50
  • 第二节 佛教符号的运用与喻指50-53
  • 一、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尤以《不肯去观音》为例50-52
  • 二、佛光:佛教文化影响下的电影用光—尤以《玄奘大师》为例52-53
  • 第三节 佛教题材电影的人物塑造53-56
  • 一、济公活佛:游本昌的喜剧表演54
  • 二、弘一大师:濮存昕从戏剧化表演到生活化表演的过度54-56
  • 第三章 佛教题材电影的人文内涵56-59
  • 第一节 光影世界中的佛教伦理56-57
  • 第二节 视听呈现出的国族情怀57-59
  • 第四章 佛教题材电影的成就与不足59-62
  • 第一节 产业时代下的电影文化诉求59-60
  • 第二节 平常心:在边缘处境中摸索前行60-62
  • 结语62-63
  • 致谢63-65
  • 参考文献65-67
  • 附录67-68

  本文关键词:当下中国佛教题材电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402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f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