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与“新兴”的共存——试析刘呐鸥的电影特性论
本文关键词:“尖端”与“新兴”的共存——试析刘呐鸥的电影特性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最早将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理论译介到中国的电影理论家之一,刘呐鸥及其电影理论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富跨文化意味的典型案例。在"尖端文学"与"新兴文学"之"前卫"精神的影响下,刘呐鸥构建起了一种脱胎于法国印象派—先锋派与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电影特性论。在其理论体系中,"影戏的"一词居于核心地位,纯粹性、动态性、机械性与时代性四要素则分别对应着"影戏的"的不同向度。无论从理论化深度,还是体系化程度来看,刘呐鸥的电影特性论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也为我们重新考察刘呐鸥以及其他中国早期电影理论家的文化主体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路径与参照。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刘呐鸥 电影特性论 “尖端文学”与“新兴文学” 西方电影理论 文化主体性
【分类号】:J90
【正文快照】: 中国电影自诞生之初,便因电影本身的舶来与流动特质,以及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属性,持续处于一种地区与全球交错影响的状态之中。稍晚形成的中国电影理论亦是如此。正是在这种地区/全球的背景下,中国早期电影理论家在将大量西方现代理论话语引入电影理论领域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国;都市文化理性与刘呐鸥的都会小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祝良文;“孤岛时期”的穆时英、刘呐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祝良文;穆时英、刘呐鸥的身份、死因及其他[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4 朱文清;现代尤物的画像——从刘呐鸥的新尤物妖人故事看其女性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5 张屏瑾;;在沉醉与狂欢中战栗 刘呐鸥和他的魔力上海[J];上海文化;2009年04期
6 傅建安;;刘呐鸥小说与新时期都市书写[J];南方文坛;2010年02期
7 闻兵;;试论刘呐鸥笔下的摩登女郎形象[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2期
8 李悦;欧阳长铖;;影像叙述——刘呐鸥小说对电影艺术的自觉借鉴[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李安;;男性:模糊的存在——浅析刘呐鸥小说的男性塑造[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郭红央;;上海租界文化对刘呐鸥小说创作的影响[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犹家仲;;刘呐鸥小说是现代的还是后现代的[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西西弗”式的荒诞和幸福[D];浙江大学;2014年
2 刘芬;科学意识影响下的刘呐鸥文学创作特色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江萍;刘呐鸥的都市书写世界[D];华侨大学;2003年
4 郭琴;刘呐鸥小说中的“都市摩登女”形象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原欣荣;刘呐鸥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6 符晓;1930年代的都市生活[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彭莹;艺术的双重变奏[D];渤海大学;2013年
8 郭海荣;都市意识与都市视阈[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齐乐;都市写作中的暗流[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欧阳长铖;刘呐鸥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尖端”与“新兴”的共存——试析刘呐鸥的电影特性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45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