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剧”创作的地域文化探析
本文关键词:“鲁剧”创作的地域文化探析
【摘要】: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开播,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日渐成熟的电视剧发展史上,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电视剧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开发当地地域文化,挖掘电视剧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当地文化的电视剧品牌,成为许多影视制作团队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以农村文化为题材的东北电视剧,以西部文化为题材的西北电视剧,以及“海派”、“京派”电视剧相继出现,这些电视剧都致力于打造符合当地地域文化特征的剧作,以求在众多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具有明显的标识性。鲁剧依托历史悠久的齐鲁文化,地域文化气息更为浓厚,在80年代发展之初就取得过“三连冠”的辉煌。在此后的发展中,鲁剧在题材选择和作品的整体创作上,除弘扬主旋律之外,更是在齐鲁文化的孕育下,体现出别样的艺术特征,彰显了齐鲁文化精神。本课题正是通过对鲁剧的地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挖掘其中的创作特征及其艺术性。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齐鲁文化的形成和精神内涵,并简要回顾了鲁剧的生产和发展的基本阶段;第二部分重点归纳和陈述了齐鲁文化孕育下的鲁剧创作特征,包括题材选择的正统性和整体创作的艺术性;第三部分重点归纳和分析了鲁剧中所蕴含的齐鲁文化和艺术特征;第四部分分析了鲁剧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未来发展态势。
【关键词】:鲁剧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9
-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9-10
-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10-11
- 第一章 齐鲁文化与鲁剧11-20
- 第一节 齐鲁文化的形成及内涵11-14
- 一、齐鲁文化的形成11-12
- 二、齐鲁文化的精神内涵12-14
- 第二节 鲁剧的生产与发展14-20
- 一、鲁剧的主要生产机构14-16
- 二、发展阶段16-20
- 第二章 齐鲁文化孕育下的鲁剧创作特征20-28
- 第一节 鲁剧题材选择的正统20-26
- 一、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正剧20-21
- 二、记录社会变迁的现当代题材21-22
- 三、反映仁人志士的侠义传奇22-23
- 四、改编经典的红色革命题材23-26
- 第二节 鲁剧整体创作的艺术性26-28
- 一、美学追求的崇高意识26
- 二、作品风格的大气宏伟26-27
- 三、人物形象的朴实无华27
- 四、影视语言的粗犷有力27-28
- 第三章 鲁剧中所蕴含的齐鲁文化及艺术特征28-35
- 第一节 鲁剧中的齐鲁文化28-32
- 一、鲜明的正统意识28-29
- 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皈依29-31
- 三、对民生疾苦的深情关注31-32
- 第二节 鲁剧的齐鲁艺术特色32-35
- 一、主创立足本土文化32-33
- 二、人物塑造典型意义33
- 三、风格坚守齐鲁精神33-35
- 第四章 鲁剧的发展分析35-40
- 第一节 鲁剧的发展困境35-37
- 一、资源的浅层挖掘35
- 二、题材的固定模式35-36
- 三、市场的单一运作36-37
- 第二节 鲁剧的发展态势37-40
- 一、挖掘文化资源37-38
- 二、拓宽鲁剧题材38-39
- 三、塑造鲁剧品牌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芳;短篇电视剧为何辉煌不再[J];电视研究;2000年02期
2 王忠玲;强化精品意识 繁荣电视剧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07期
3 苏峰;注重整体结构——电视剧走向成熟的标志[J];中国电视;2000年01期
4 仲呈祥;追求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统一——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5 ;2000年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综述[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6 杨新敏;论电视剧的戏剧性[J];中国电视;2000年06期
7 ;电视剧《嫂娘》研讨会综述[J];中国电视;2000年06期
8 ;唱响主旋律 多出精品剧——吉炳轩同志在2000年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要点[J];中国电视;2000年07期
9 倪祥保;电视剧的艺术性与商业价值[J];中国电视;2000年09期
10 蒋淑媛;论上海地区电视剧的兴盛原因[J];中国电视;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莉邋记者 徐冠一;今年我省已有16部电视剧投产[N];吉林日报;2007年
2 记者 许维萍;省召开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座谈会[N];辽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工业题材电视剧如何突破与起飞[N];辽宁日报;2009年
4 赵亮;拓宽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庹继光;法制电视剧:莫成普法“绊脚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6 李庆辉;凝聚力量 促进创作[N];吉林日报;2011年
7 何勇海;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文学报;2012年
8 何勇海;禁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李准;英模题材电视剧的超越和突破[N];文汇报;2012年
10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聂伟;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邓敏;电视剧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允实(Yoonsil KO);从电视剧到网络剧—生产、消费方式的变化与新的“大众主体”[D];上海大学;2015年
4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6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劲怡;都市平民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倪志媛;用戏曲理论丰富电视剧理论民族特色之探索[D];山西大学;2008年
3 周飞飞;西安现代城市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呙娜;我国电视剧产业链结构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胡晓群;我国电视剧市场营销模式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马静;戏说电视剧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魏彦彦;康洪雷电视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荣芳;大陆电视剧类型化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洁;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编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6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86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