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陆川”:“作者”的歧途抑或活力——以《王的盛宴》和《九层妖塔》为主的讨论
本文关键词:“后陆川”:“作者”的歧途抑或活力——以《王的盛宴》和《九层妖塔》为主的讨论
【摘要】:陆川的电影创作一直在"体制"与"作者"的张力中进行。"体制中的作者",既是他对科波拉的概括也是对自己创作追求的喻示。本文从"类型性"与"作者性"的张力性矛盾的角度,从陆川电影的视角选取、全球化视野与民族主义的张力等角度重点考察陆川在《南京!南京!》取得争议中的成功,制片、编剧、导演集于一身之后的创作,即《王的盛宴》《九层妖塔》。文章认为,陆川对"作者性"的坚守成就了他的不少优秀电影,但有时也因"作者性"过于强大而对电影叙事本体、主题表现等造成了干扰,留下一些缺憾。尤其是定位于"类型电影"创作的时候,应该遵循类型电影的规则,"作者性"应该受制约于类型性。在类型之位,应谋类型之政。文章还认为,鉴于陆川创作一贯的"作者性"表达和创新性追求,以及《九层妖塔》等电影类型代表的某种全球化时代的电影趋向,虽然陆川总是"不那么欢快地"走在"类型电影制作"的途程上,但其创作前景颇可期待。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作者论 类型性 视角 全球化 民族主义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一、“作者论”与“类型性”的冲突关于陆川,最著名的定位是“体制中(内)的作者”的说法,这是陆川在他的硕士论文中对他所心仪景仰的新好莱坞大导科波拉的准确界定(《体制中的作者——新好莱坞背景下的科波拉研究(1969—1979)》),也自然而然被研究者用来界定陆川本人。毫无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律;;陆川:《南京!南京!》让我对战争有了新看法[J];新一代;2009年06期
2 张曼;;陆川:最终我们走出了这个生死之城[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9年05期
3 ;陆川:我不是在讲屈辱而是中国人曾经的荣光[J];大江周刊(焦点);2009年06期
4 刘玉方;;陆川 在电影中幸福生活[J];时尚北京;2012年10期
5 王丰;;专访新生代导演陆川:《王的盛宴》——给历史一个真相[J];英语沙龙(实战版);2012年12期
6 废墨;;陆川新片《王的盛宴》三论[J];大众电影;2013年01期
7 袁朝旭;;生存的拷问与理想的追寻——陆川电影印象[J];电影文学;2005年06期
8 毛政;;死亡阴影下的人性挣扎——谈陆川的“人文关怀”三部曲[J];电影文学;2009年15期
9 ;陆川:我们怎样感染世界?[J];商周刊;2010年14期
10 本刊编辑部;;电影用心讲故事 专访著名导演陆川[J];数码影像时代;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诗;陆川细致点评入围佳作[N];中国电影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邓敏敏;陆川:去野[N];中国旅游报;2012年
3 李鸣生;《王的盛宴》看点何在[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浦奕安;陆川:电影于我如潜泳 微博可解闷[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连子强;陆川坦然接受大学老师“挑刺”[N];中国电影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任朝亮 谭秋明 通讯员 吴楚斌 冯婧婧;用志愿者胜过请明星[N];广州日报;2010年
7 新金融实习记者 谷s,
本文编号:870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87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