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电影悬念设置中的精神分析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希区柯克电影悬念设置中的精神分析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希区柯克电影 电影观念 影像风格 悬念设置 精神分析学
【摘要】:作为悬疑片的始祖,阿尔佛雷德·希区柯克在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世人认为可以媲美世界著名导演卓别林的后起之秀。此外,因其在镜头语言、拍摄技巧以及悬念设置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在赢得广大观众认可与喜爱的同时,还吸引了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导演特吕佛的目光,受其引荐与推崇,促使希区柯克声誉日益壮大,一跃成为电影界的翘楚。希区柯克始终是西方学者开展研究活动的主体,多名学者基于不同的立场及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从而形成了复杂、纷繁的派系。本文全面的分析了希区柯克电影的悬念的设置及构成,具体为: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希区柯克电影的研究现状,以及本选题的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二章讲述的是希区柯克电影所遵循的创作原理及悬念观,并对悬念观的成因进行了细致性探讨,认为商业上的机遇,戏剧的滋养,阿尔佛雷德·希区柯克的成长环境以及其童年经历是促使其形成影片悬念的关键因素。并介绍了希区柯克电影悬念的类型及其与精神分析学之间的联系。第三章从视听语言,人物形象的特殊处理以及情节的构成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希区柯克影片中的悬念是如何形成的;第四章初步探讨了有关理论及受众对悬念的接受过程,及在此过程中的心理动态。第五章则从希区柯克电影对精神分析学的艺术阐释的方面进行深入性的探讨,并选取一些悬念设置较好的范例,对其进行了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基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去寻获电影文本和人类审美心理有所关联的一部分,并解析文本的独特魅力。所以,本章概述了希氏电影中的禁忌地带、人性的罪恶等元素对性本能的艺术阐释。在结语部分笔者尝试对希区柯克电影中悬念与佛洛依德的精神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关键词】:希区柯克电影 电影观念 影像风格 悬念设置 精神分析学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第一节 研究现状9-10
- 第二节 选题意义10-11
- 第三节 创新之处11-13
- 第二章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13-29
- 第一节 希区柯克悬念观及其成因13-17
- 第二节 希区柯克电影悬念的类型17-20
- 第三节 希区柯克悬念的构成机制20-26
- 第四节 精神分析法26-27
- 第五节 小结27-29
- 第三章 希区柯克电影悬念中的视听心理模型分析29-37
- 第一节 希区柯克电影悬念中的视听语言与童年创伤及释梦理论29-31
- 第二节 希区柯克电影悬念中的视听语言与窥视理论31-32
- 第三节 希区柯克电影悬念中的视听语言与性变态理论32-37
- 第四章 希区柯克电影悬念中的接受心理分析37-41
- 第一节 先天恐惧37-38
- 第二节 角色认同38
- 第三节 升华解脱38-39
- 第四节 小结39-41
- 第五章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对精神分析学的艺术阐释41-49
- 第一节 童年创伤释梦与疗救41-45
- 第二节 禁忌地带——对性本能的艺术阐释45
- 第三节 人性的罪恶——对性本能的艺术阐释45-46
- 第四节 小结46-49
- 第六章 结语49-51
- 附录151-55
- 附录255-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3-65
- 致谢65-6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_";;从潜系统模型的建立来看电影符号学的研究基点[J];当代电影;2009年04期
2 王毅;;方言——写实性与草根性的解码器——从《站台》看第六代导演的方言情结[J];电影文学;2008年21期
3 田昊;;洛特曼的电影语言观和电影符号学[J];电影文学;2010年22期
4 周丽娜;;光影世界里的永恒轮回[J];电影文学;2010年23期
5 蒋传红;;论艾柯的电影符号学理论[J];电影文学;2012年03期
6 石慧;;成长中的新类型——论新世纪以来的台湾同性恋电影的观念与范式[J];电影评介;2008年20期
7 于丽娜;;电影中的叙事角度研究初探[J];电影评介;2010年17期
8 杜建;;走向一种新的华语类型片——对影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解析[J];电影评介;2010年21期
9 陈瑜;;罪与罚:悬念电影的主题模式[J];电影新作;2011年06期
10 赵世佳;;谈电影叙述者的聚焦分离[J];电影文学;2013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幸洁;性别表演—后现代语境下的跨界理论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于丽娜;叙述位置与叙述立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孟君;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袁洁玲;探源动画之“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荃;电视艺术影像思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园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叙事学研究(1990-1999)[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s,
本文编号:872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87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