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主旋律电影生存及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主旋律电影生存及发展研究
【摘要】:电影作为影像艺术的重要载体和深受大众喜爱的传播媒介,是一种融汇现代高新科技、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较低而附加值较高的文化产业。1993年1月5日,广电部发布《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电影行业在制片、发行、放映方面的改革全面展开。2014年我国电影的总票房收入达296.39亿元,城市影院观众达8.3亿人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在中国迅速的发展也反映了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无可取代的地位。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形式,其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功能是它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它凸显其社会效益的证明。自1994年首次引进外国大片,国外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也导致了受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与审美心理的逐渐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旋律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着“市场反响不佳”与“观众接受不佳”的双重焦虑。因而创新与转型成为了主旋律电影改革的唯一出路,从《超强台风》到《救火英雄》,从《集结号》到《风声》,从《开国大典》到《建国大业》,主旋律电影始终走在一条不断进化与变革的道路上。媒介生态学作为一种绿色的、可持续的、系统的发展观,它将媒介看作一个有机系统,强调其系统中内外部的相互作用,认为系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时保持着“共生”和“竞争”关系,并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得到良性的协调发展。本文将媒介生态学与传播学、电影学等多学科相结合,进行交叉研究,首先分析了中国媒介生态的发展与现状,将七十年代至今中国媒介生态划分为“市场化生态时期”和“数字化生态时期”,然后将不同时期的媒介特点、受众偏好作为切入点对主旋律电影的变革历程进行剖析。将主旋律电影置于媒介生态的视域下,从主旋律电影的宏观面:外部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受众生态和内部的信息生态、符号生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几十年间,中国电影媒介生态的宏观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策面的开放和宽松使得电影行业在软硬件方面飞速发展,受众生态的转变让商业电影迎来春天。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对大多数主旋律电影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三公观影”现象,靠获奖和获得政府认可并给予财政补助“输血”而存活的主旋律电影仍大量存在。这些电影遭遇“双重焦虑”的原因正是由于其墨守成规,没有按照媒介生态的发展方向进行内部的转型与升级换代造成的。而2009年后,一些同时在电影市场和受众接受度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主旋律电影,由于它们都遵循了市场化与电影“商品化”的原则,有的大胆启用知名演员、大牌导演,或在宣传营销投入大量资金,不遗余力地对电影进行推广,如《建国大业》、《张思德》、《辛亥革命》等;有的在叙事手法上吸取了好莱坞类型化的模式,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最终获得了政府的首肯和观众的好评,如《风声》、《超强台风》、《救火英雄》等。处于高速发展态势的数字化与互联网技术是“数字化生态时期”的中心词。它们的进步同时推动了媒介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新媒体的诞生和它们对受众与市场的快速占有说明了中国媒介面临的发展趋势,想要摆脱窘境的主旋律电影也必须借力高新科技并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微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微”的突破(包括微博、微信等)是主旋律电影应当切入的一个发展方向;微电影普遍具有低门槛和公益性的特点使其对“主旋律”的表达空间进一步扩大;在微电影的题材上,由于它更贴近生活、贴近观众,使平民观众更易于接受。从新兴的影视网络播放平台看,在影院第一次放映后,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手段的集成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平台—终端融合的媒体大融合格局,为电影的剩余场次及后电影产业链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低成本的二次放映空间(如各大视频网站、各个远程教育网站的网络点播)。对主旋律电影而言,在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能够发挥主旋律电影在文化产业中的“长尾效应”;而在各个远程教育网站上的投放既能为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和广大群众增加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免费资源,也能在网络平台上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的长期功效。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媒介生态学 生态循环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18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10-13
- 1.1.1 选题的现实依据与研究价值10-11
- 1.1.2 选题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意义11-13
- 1.2 研究的思路与创新点13-14
- 1.3 主旋律电影的研究现状综述14-15
- 1.4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现状综述15-17
- 1.5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电影研究现状17-18
- 第2章 主旋律电影的诞生和沿革18-21
- 2.1“主旋律电影”概念的提出18-19
- 2.2“主旋律电影”概念的界定19-21
- 第3章 媒介生态学概说21-29
- 3.1 中国媒介生态21-23
- 3.1.1“市场化生态时期”21-22
- 3.1.2“数字化生态时期”22-23
- 3.2 媒介生态学的定义23-24
- 3.3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目的24
- 3.4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4-25
- 3.5 媒介生态学的核心观念25-29
- 第4章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主旋律电影环境分析29-57
- 4.1 主旋律电影生态概述29-30
- 4.2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主旋律电影外部环境30-40
- 4.2.1 政治生态环境30-34
- 4.2.2 经济生态环境34-37
- 4.2.3 受众生态环境37-40
- 4.3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主旋律电影内部环境40-47
- 4.3.1 信息生态环境40-44
- 4.3.2 符号生态环境44-47
- 4.4 作为物种的主旋律电影的进化47-57
- 4.4.1 主旋律电影进化的背景因素48-49
- 4.4.2 主旋律电影进化的表现49-57
- 第5章 对主旋律电影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探讨57-72
- 5.1 生态圈交流:好莱坞主流大片的借鉴意义57-64
- 5.1.1 好莱坞电影的产业概况58
- 5.1.2 技术与市场:视听技术对于主旋律电影的意义58-59
- 5.1.3 完善产业链:好莱坞电影衍生品产业对主旋律电影的借鉴意义59-60
- 5.1.4 编码的突破:好莱坞电影中价值观策略及类型化对主旋律电影的借鉴意义60-64
- 5.2 新形式、新平台:互联网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出路64-72
- 5.2.1 基于互联网的新思路:主旋律微电影66-68
- 5.2.2 网络平台的商业功能和宣传教育功能68-72
- 结论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娟;;主流意识的表现者与弘扬者——浅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旋律电影[J];电影文学;2008年14期
2 杨娟;;主流意识的表现者与弘扬者——浅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旋律电影[J];电影文学;2008年15期
3 李雨思;;主旋律电影中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表现——试以《冰雪同行》为例[J];视听;2009年12期
4 关山;;主旋律电影理论研究[J];电影评介;2010年07期
5 赵雪莲;;从《风声》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涅i弥厣鶾J];电影文学;2010年03期
6 李栋宁;;主旋律电影的当代阐释与崭新意义[J];中国电影市场;2011年12期
7 葛文治;;从电影《辛亥革命》看主旋律电影的营销新模式[J];中国电影市场;2011年12期
8 朱俊;;从《法官老张轶事》看主旋律电影的发展[J];电影文学;2011年02期
9 李群;焦扬;;主旋律电影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宋振旺;卢芝艳;;浅议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策略[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涛;;主旋律电影研究20年[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水宝;《倾城》:主旋律电影的创新之作[N];中国电影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怡梦 整理;主旋律电影也可以拍得像大片[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李博;《天河》:“好人有好报”的主旋律电影[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朱永华;主旋律电影:素面清风款款来[N];湖南日报;2005年
5 韩t,
本文编号:894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89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