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社会性”的伦理意涵——从“大东亚共荣圈”到《罗生门》中的他者
本文关键词:论日本“社会性”的伦理意涵——从“大东亚共荣圈”到《罗生门》中的他者
【摘要】:在反思源于西方的"现代"并试图克服其弊端的研究中,日本文化被当作一种富有魅力的可替代性选择。作为在亚洲诸国中最早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日本也曾经以亚洲文化的代言人和守护者自居,并以"大东亚共荣圈"来对抗西方帝国主义。其中所表现的"日本文化"的自我解释及其对亚洲邻国的立场,作为西方现代的替代性选择显然值得质疑,而电影《罗生门》中折射出的羞耻感与责任的关系,则存在着重建与内外他者关系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日本文化 他者 羞耻感 责任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0073-09引言旅居日本的学者大多会对日本文化中的“同质性”(homogeneity)有着学术和实践意义上的惊讶体验。这些体验包含了许多内容,其中有些又会变成新的旅程的起点。有人对“日本人”作为一个人种的同质性感到惊讶1,也有人对不同于战后日本“经济奇迹”(economic miracle)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杨;中国人·中华人——新马港之行,我见我闻我思我写,之二[J];华文文学;1986年02期
2 于淑娟;假共荣 真侵吞——包藏祸心的《大东亚共荣圈详图》[J];兰台世界;2000年06期
3 王永江;简论“大东亚共荣圈”始末[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雪菲;;应当歌颂“大东亚共荣圈”的“建设者”吗?[J];科学与无神论;2010年02期
5 赵建民;“大东亚共荣圈”的历史与现实思考[J];世界历史;1997年03期
6 苏梧;“大东亚共荣圈”是“友谊”,还是侵略?[J];中国天主教;1995年04期
7 金增新;伪满覆亡与“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破产[J];新长征;1995年11期
8 冯玮;从“满蒙领有论”到“大东亚共荣圈”——对日本殖民扩张主义的再认识[J];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02期
9 郑雯;;试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对日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的历史因素[J];黑龙江史志;2013年23期
10 韩东育;东亚的病理[J];读书;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香海;;亚洲视角与东亚和谐社会的构建(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吕秀莲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档案局 甘少华;日本军国主义狼子野心的见证——大东亚共荣圈图[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王屏;“大东亚共荣圈”的欺骗性[N];人民日报;2005年
3 居欣如;今天怎样纪念“七·七”[N];解放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武天敏;交锋[N];解放军报;2010年
5 卢鉴;日媒:美忧中国“染红”亚洲[N];国防时报;2010年
6 记者姬新龙;抨击日通过派兵法案[N];人民日报;2003年
7 杨子岩;生活在武士时代的安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屏;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929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92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