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邵氏恐怖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05:37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邵氏恐怖电影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邵氏恐怖片 降头巫术片 社会奇案片 现代化


【摘要】:作为香港类型电影的重要一隅,恐怖片最突出的便是其商业价值。广义上的邵氏恐怖片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历经四十年后方进入真正的兴盛发展时期,其诞生与发展轨迹始终与香港社会的沉浮相勾连。七八十年代邵氏恐怖片的亚类型呈现不断开拓与创新的一面,在继承并延续传统东方文化的鬼怪灵异片之外,开拓了以东南亚文化为蓝本的降头巫术片以及在本土意识冲撞之下产生的社会奇案片。恐怖片的亚类型探索展现了邵氏在七八十年代对电影类型做出的相当具有前瞻性的尝试,也是在其时启用本土新导演,出品最具锐意创新,与本土意识碰撞的一面。本文试图从邵氏恐怖片的亚类型入手,在第一章概念厘清及历史背景溯源的基础之上,在其后的二、三、四章中分别针对传统鬼怪灵异片、东南亚文化巫术降头片及本土香港奇案片三种带有明显不同文化烙印的邵氏恐怖片亚类型展开进一步的风格及叙事特征分析,以期从中管窥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邵氏公司在沿袭传统中国文化、价值观与海外市场失守以及现代香港本土文化诉求逐渐勃兴的三方夹缝之中的探索与变革。
【关键词】:邵氏恐怖片 降头巫术片 社会奇案片 现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10
  • 第一章 邵氏恐怖片概论10-16
  • 第一节 邵氏恐怖片的定义10-12
  • 第二节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邵氏恐怖片12-13
  • 第三节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邵氏恐怖片兴盛的背景13-16
  • 第二章 传统模式之鬼怪灵异片16-26
  • 第一节 古典模式章程16-17
  • 第二节 类型拓展与杂糅17-20
  • 一、喜剧恐怖片18-19
  • 二、武侠(功夫)恐怖片19-20
  • 第三节 中外交流创制局面20-21
  • 第四节 叙事机制21-26
  • 一、天然弱者与无害掌控者21-23
  • 二、由古代乡野到现代都市23-24
  • 三、强奸—复仇模式24-26
  • 第三章 东南亚文化之降头巫术片26-35
  • 第一节 失序与保守之间27-28
  • 第二节 构建银幕奇观28-30
  • 第三节 叙事机制30-35
  • 一、蛇蝎美人与男性英雄30-32
  • 二、异域与本土文化冲突32-33
  • 三、降妖铲恶模式33-35
  • 第四章 本土意识碰撞之社会奇案片35-44
  • 第一节 现实主义风格35-37
  • 第二节 由传统到现代恐惧37-38
  • 第三节 叙事机制38-44
  • 一、由单一扁平到多样圆形38-40
  • 二、制片厂之外的本土都市40-42
  • 三、侦缉解谜模式42-44
  • 结语44-45
  • 附录一 参考影片目录45-47
  •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八十年代文学与人大课堂[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施正琛;;八十年代的启蒙[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10期

3 徐红萍;;一场美丽误会?一种美好情怀?——查建英与她的《八十年代访谈录》[J];观察与思考;2006年15期

4 程光炜;李杨;;重返八十年代 主持人的话[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1期

5 毕光明;;精神的八十年代[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何平;;怎样的八十年代? 如何记忆?[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2期

7 程光炜;;人大课堂与八十年代文学[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学典;;“八十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J];原道;2009年00期

9 加藤三由纪;孙放远;;重读八十年代文学——以“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现场”为根据[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1期

10 王学典;;“八十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南南;;元话语:八十年代文化语境中的“救亡压倒启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朱人俊 田井挽[A];何克希将军[C];1993年

3 文贵良;;阿城的“短”:八十年代的话语建设之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陈晓明;饶翔;许维贤;张清芳;郑鹏;;2006年文学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姜哲军;;论文艺与功利[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7 白烨;;分野、分流与分化——媒体时代的文学流变考察[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8 陈德兴;;现场设备管理中的模糊诊断[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9 吴越;;蔡翔:什么在影响我们对八十年代的记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10 陈培浩;;散文诗理论建构中的“征古主义”策略——关于散文诗起源的一种思考[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逸强;回望八十年代[N];经济观察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凌俊 见习记者 吴飞;八十年代写作:商业成功还是文学成功?[N];文学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沈山;八十年代:记忆与想象[N];财经时报;2006年

4 刘晗;八十年代:走向过去或回到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朱航满;重返八十年代:怀念,或者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潘凯雄;关于《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N];文汇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马志宇;80年代文化的黄金时代[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8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王海洲;“知识”与八十年代电影[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赵宗彪;八十年代属于谁[N];台州日报;2011年

10 朱航满(书评人);怀念与反思1980年代[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勇;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与“青年问题”[D];北京大学;2012年

2 李海霞;危机下的文学图景[D];上海大学;2007年

3 林凌;文学中的财富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婕;评价史视阈下的八十年代小说批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2 杨斐尔;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邵氏恐怖电影研究[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6年

3 王琛;论八十年代“方法论革命”及其历史域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丹珂;记忆与讲述[D];山东大学;2011年

5 崔丽君;论八十年代少年小说的当代转型[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学本质论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志刚;在时光中游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旅游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韩晓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翻译书出版热的根源[D];复旦大学;2013年

9 何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成都市征婚广告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10 刘芸菲;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城市化剖析(1973-1991年)[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46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946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