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郁“暴力三部曲”中类型元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朴赞郁“暴力三部曲”中类型元素分析
【摘要】:朴赞郁在拍摄暴力电影方面具有着不可多得的天赋,这种天赋体现在他的每一部影片中,尤其体现在他的“暴力三部曲”中。在这三部影片中,无论是在影片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还是在影片主题的深度挖掘、影片的镜头语言的使用及影片基调的选择上,都看到了朴赞郁的独有天赋:他善于使用类型元素将欲望逐渐包裹起来,增加影片的人文性。朴赞郁对于展现赤裸暴力欲望的影片上,呈现给受众的除了场景画面的震撼之外,更有着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并且思考的深度也是逐渐加深的。朴赞郁在他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我要复仇》中就展现了这样的天赋,在影片表面上展现给受众的是赤裸裸的暴力场景,除了对于暴力画面的震撼以及对于贯穿其中的情感思考之外,也给受众足够的反思空间。但是随着朴赞郁对于暴力影片的逐步深入理解,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影片《亲切的金子》这部影片中,朴赞郁将暴力欲望用类型元素包裹起来进行表达,让受众感受到了朴赞郁对于暴力影片理解的升华,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之间对于生死恩怨情仇的选择、对于暴力手段使用的诉求,而是更加展现暴力背后的问题思考,以及思考之后对于暴力的选择。这是对欲望的一种含蓄表达,同时也提升了影片的文化价值,更加耐人寻味。
【关键词】:朴赞郁 暴力电影 欲望 类型元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9
- 1 绪论9-18
- 1.1 朴赞郁导演及其作品9-12
- 1.2 文献综述12-18
- 1.3 论文的研究价值和创新之处18
- 2 朴赞郁的软暴力18-27
- 2.1 题材的分层趋势选择19-22
- 2.2 人物塑造的成熟化22-25
- 2.3 剧情走向发展25-27
- 3 寓意深刻的朴氏镜头语言27-34
- 3.1 构图藏寓意27-30
- 3.2 色调增属性30-32
- 3.3 配乐讽命运32-34
- 4 朴氏暴力影片的反向赏析34-45
- 4.1 从“审丑”到“审美”35-38
- 4.2 从“忍受”到“享受”38-39
- 4.3 从“浅层”到“深层”39-42
- 4.4 从“粗犷”到“温婉”42-45
- 5 朴氏暴力美学基调45-50
- 5.1 悲悯的情怀45-47
- 5.2 隐忍的态度47-49
- 5.3 救赎的愿景49-50
- 总结50-53
- 参考文献53-54
- 后记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曙光;中国类型电影:理论与实践[J];电影艺术;2003年05期
2 路春艳;对类型电影的认识[J];当代电影;2004年02期
3 沈国芳;构建类型电影的新观念[J];当代电影;2005年05期
4 路春艳;类型电影概念及特征[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路春艳;;全球化时代美国类型电影的发展趋势[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路春艳;;中国类型电影的生存与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范叶妮;;大众传媒与消费文化关系探讨——以美国类型电影为例[J];新闻界;2008年01期
8 王慧;;中国类型电影之掠影[J];观察与思考;2009年21期
9 陈林侠;;类型电影的观念、文化功能与审美的可辨别性[J];理论与创作;2009年06期
10 聂欣如;;类型电影的观念及其研究方法[J];当代电影;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岭;;寻找属于中国自己的“元话语”——关于国内类型电影理论研究的思考[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虞吉;;民族现代类型电影体系建构的学理路径[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虞吉;;早期中国类型电影:源流与动因[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李淼;原创小说欲助类型电影走出窘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李道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做合格的类型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0年
3 夏咏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如何创作中国的类型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3年
4 陈浩;让类型电影飞一会儿[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高发;“写实”与“超现实”新类型电影探索[N];中国电影报;2010年
6 颜慧;主旋律类型电影怎么拍?[N];文艺报;2007年
7 电视剧《北京青年》编剧 孙建业;《无人区》:一次类型电影成功的本土化移植[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高尔雅;《催眠大师》:从模仿到国产类型电影的尝试[N];文学报;2014年
9 杨栗(书评人);彼得·威尔:类型电影下的艺术颠覆[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10 汪景然;产业化以来类型电影新探索[N];中国电影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勤;民族形象的自我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棠;从“公路电影”看美国类型电影的发展[D];广西大学;2008年
2 聂明秀;朴赞郁“暴力三部曲”中类型元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钟勋田;1979-1989年香港类型电影的能产性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黄望莉;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类型电影[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997年
5 李萍;我国战后时期类型电影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张s,
本文编号:952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95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