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德国式后青春——当代德国青年电影导演的青春叙事及其社会语境
本文关键词:影像中的德国式后青春——当代德国青年电影导演的青春叙事及其社会语境
更多相关文章: 德国电影 青春电影 “柏林学派” 新德国电影
【摘要】:在青春片俨然成为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的商业类型,并获得观影群体和文化评论界广泛关注的同时,远在欧洲的德国青年电影导演们,也正用他们的方式对青春进行着别样的叙述。不同于我国青春片的怀旧情怀,这些德国影片的青年主人公正在经历着一种滞后于生理成年的、处在心灵成年的"后青春"过程。青春在这里不是作为已经逝去的怀想对象,而是当下仍在经历的既孕育希望,又包含疼痛的过程。本文将对当代德国青年导演这种特殊的后青春叙事进行梳理,试图回答如下的问题:德国当代青年导演的青春叙事有何内容及美学上的特点?这些影片与德国电影传统有着怎样的关联?新时期德国电影中的青春叙事与德国当下的社会语境又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
【作者单位】: 德国图宾根大学;
【关键词】: 德国电影 青春电影 “柏林学派” 新德国电影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一、“青春”之于德国文化传统及当下社会语境在德国,历来就有借助对“青春”的书写探讨人性成长和反思社会的人文传统。源自18世纪后期德国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便是关注青年主人公的精神和灵魂成长过程的文学类型。这种关 注个体成长(Bildung)的传统,从哲学的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一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获奖名单[J];电影艺术;2005年02期
2 郑无边;;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话艺术家、独立电影导演李有杰[J];数码影像时代;2013年10期
3 曹积三;;同时追上两只兔子的猎手——电影导演齐兴家[J];电影评介;1983年05期
4 内田吐Y";忱;;电影导演总论[J];世界电影;1957年11期
5 陈凡;每一部都要有新的探求——电影导演张华勋[J];电影评介;1986年11期
6 沈;罗伯特·怀斯(美国电影导演)[J];世界电影;1991年03期
7 D.马梅特 ,胡菊彬;电影导演入门[J];世界电影;1993年03期
8 厉震林;论「第四代」电影导演的艺术人格[J];艺术百家;1996年02期
9 ;影视十大动物明星(下篇)[J];初中生之友;2007年Z4期
10 王滔;;因地制宜,,因变而变——浅谈电影导演的成功模式[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晓蓓;;中国电影导演的地理分布及其背景[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张阿利;;华语电影导演与中国西部影像[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张东钢;;第四代电影导演电影表演美学观念特征浅探[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4 钱春莲;;城市影像中的电视:个体身份和群体身份——内地、香港、台湾青年电影导演影片中的“城市”表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郑洞天 陆亮 刘杰;青年电影导演:关注现实 探索多元[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国平;青年电影导演融资有新平台[N];光明日报;2010年
3 素淡;他们是电影导演还是产品经理?[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博;韩寒:当电影导演,是我小时候的四个梦想之一[N];中国艺术报;2014年
5 记者 隗瑞艳;青年电影导演应面向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媚;电影导演彭家煌:“灵魂工程师”要有精神坚守[N];深圳特区报;2011年
7 张成;电影导演怎就成了“水军都督”[N];中国艺术报;2012年
8 周婷玉;青年电影导演创作资助计划启动[N];中国电影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肖杨;百余电影导演怒斥明星摆谱[N];辽宁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悦;民间述说的那股细流[N];中国艺术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洁;国产英模电影导演风格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2 华烨;新世纪藏族青年电影导演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王治城;电影导演执导央视春晚品牌影响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4 李希杰;中美现当代战争电影导演创作理念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施琪;从朴赞旭的“复仇三部曲”谈电影导演的陌生化技巧[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6 阮明珠(NGUYEN MINH CHAU);革新时期(1986-2003)越南电影导演代际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淑娅;罗曼·波兰斯基电影导演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许莺莺;性别的差异化审美与消费—中国青年电影导演作品中的身体书写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罗渊;电影导演视野的“电影表演”[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黎霞;红土地上的追梦人[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53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95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