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动漫民族形象之塑造

发布时间:2018-02-07 11:48

  本文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理论 中国动漫 民族形象 出处:《学术交流》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后殖民主义理论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依托经济、文化手段对东方前殖民地国家进行带有殖民色彩的建构与渗透,为文艺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后殖民主义意识主体化自身、客体化对方的二元论思想,在美、日、中三国的动漫作品之间产生了复杂的关系。文化生产和传播占据优势的国家,往往试图透过动漫角色彰显自身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对其他民族文化形象的压抑或贬低。中国动漫为完成重塑、推广带有主体精神与文化特色的民族形象的任务,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必须深刻认识国外动漫作品人物、故事背后的后殖民主义因素;同时,吸收其对于本民族文化形象塑造的成功经验,警惕那些形形色色贬低中华民族、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文化渗透,从而指导自身的创作实践,创造出符合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动漫形象。
[Abstract]:The theory of post colonialism reveals that the western colonial countries construct and infiltrate the former colonial countries of the East with the help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means, which provides a new angle of view for literary criticism. The dualism of objectifying each other has created a complex relationship among the anime works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China. Countries with dominant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ten try to show their image through the characters of anime. To a certain extent, it has consolidated the repression or belittling of the cultural image of other nationalitie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remolding and popularizing the national image with the main spirit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animation can better show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e must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t-colonial factors behind the characters and stories of foreign anime works;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absorb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shaping the cultural image of our nation, and be alert to those who degrade the Chinese nation in all kinds of ways. Cultural infiltration with ideological bias, thus guiding their own creative practice, creating a cartoon image in line with national culture and spirit.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基金】:南京艺术学院课题资助项目“泛动画背景下的新媒体独立动画研究”
【分类号】:J9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旭峰;;后殖民主义[J];文学与文化;2011年01期

2 毛思慧,杨思;种族、发声与文化挪用:从“后殖民”看电影《风中奇缘》对Pocahontas的想象[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温育仙;;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研究——兼谈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杨珊;;评《河湾》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明晶;万秀增;;重新解读黄哲伦的《蝴蝶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文煜;;浅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潘世杰;;回族饮食文化禁忌理念解读[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9 秦红岭;;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与构建[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田兆耀;;管窥新时期我国生态电影的思想内涵[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颖;跨越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6 陈烨;谭恩美小说和张艺谋电影中的东方主义[D];南昌大学;2010年

7 任孝霞;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晨;木雕花板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佩君;;和谐与冲突:后殖民主义与中国文化[J];世纪桥;2007年08期

2 马红旗;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对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袁晓亮;;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翻译——读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2期

4 毛红;;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英国后殖民小说[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5 张晶;靳瑞萍;;后殖民主义引发的翻译研究再思[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6 白浩;;西部文学想象中的理论后殖民与主体重铸[J];长江学术;2007年03期

7 肖芳英;;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汉语言发展演变的趋势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8年01期

8 王冬梅;;福柯的权利话语与后殖民主义[J];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邓欢;;后殖民主义与史学研究概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0 卫冰洁;;汤亭亭《中国佬》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考试周刊;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乃乔;;从文化冲突到后殖民主义消解[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3 胡爱华;朱莉;;后殖民视野下华人历史记忆尘封残片的再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述评[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刘俐俐;;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当代民族文学问题思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王利民;;基于生态环境安全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7 赫宝祺;刘鹏忠;;走名牌战略之路 铸民族产业之魂[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婷;;漫谈美国新清史研究[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锋;后殖民理论研究的新收获[N];文艺报;2008年

2 汪晖;在对话中追寻[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王逢振;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4 付延慧;“中国潮”如何跟上“韩剧热”?[N];中国电影报;2005年

5 孟繁华;重新想象红色历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斯义宁;走向一种全球性的后殖民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郑茜;一桩东方山水被西方话语所遮蔽的事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早报记者 石剑峰 记录整理;我们谈的不是印度,而是自己[N];东方早报;2011年

9 ;加强管理教育 倡导文明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做文明懂礼的旅游者[N];北京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灵英;苏格兰民族形象的塑造: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苏格兰历史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蔡圣勤;孤岛意识:帝国流散群知识分子的书写状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申富英;民族、文化与性别[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燕;以中国为例从历史角度看强弱势文化对译者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韦乔钟;撕裂并高歌于黑白种族之间[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杨嘉悦;后殖民主义理论视野下的中国歌剧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磊;后殖民主义文学先驱赛珍珠: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探析赛珍珠及其作品[D];山东大学;2005年

5 赵威;谁是谁的柏油孩子?[D];吉林大学;2007年

6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看中国文化的输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孟兆非;托妮·莫里森小说艺术特色解读[D];江南大学;2009年

8 张松存;试论人性的黑暗[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尹德峰;他者话语的交汇[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刘翔;内容为王[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4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494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c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