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伯温与诸葛亮历史评价的省思
发布时间:2021-07-14 23:36
国人对刘基的历史评价远逊于对诸葛亮的历史评价,论文探讨其原因有十二条:小说《三国演义》以及历来戏剧、影片与动漫等的影响;"贵古贱今"的心理;历代骚人墨客之诗作对孔明之歌咏;儒家"忠"(于君、国)观念之影响;人类的同情之心与悲悯之情更倾向于悲剧英雄孔明;孔明文章以"情"胜,感人肺腑程度超过以"理"胜的启人哲思的伯温文章;刘备、孔明君臣相待以诚,感动人心远超过朱元璋对待伯温之颇多心机与算计;孔明之"出师未捷身先死"感人肺腑,伯温可能被国君所毒害则仅令人唏嘘;孔明有一感动人心与赚人热泪的托孤史,而伯温则无;民众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元末明初时期的关注;对各自所处天下局势之通透了解,孔明早慧于伯温;孔明"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观念影响中国人"大一统"观念至为深远。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2(04)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本文的主要问题意识
(二)本文的研究因缘
(三)本文的研究次第
(四)本文的研究目的
(五)本文的行文方式
一、刘伯温的历史评价何以不及孔明之原因
(一)小说《三国演义》以及历来戏剧、影片与动漫等的影响
(二)一般人都存“贵古贱今”的心理
(三)杜甫、李白及历代许多骚人墨客之诗作,歌咏孔明之影响
(四)儒家“忠”(于君、国)观念之影响
(五)人类的同情之心与悲悯之情的影响
(六)孔明文章以“情”胜,感人肺腑程度超过以“理”胜的启人哲思的伯温文章
(七)刘备、孔明君臣相待以诚,感动人心远超过朱元璋对待伯温之颇多心机与算计
(八)孔明之“出师未捷身先死”感人肺腑,伯温的可能被国君所毒害则仅令人唏嘘
(九)孔明有一感动人心与赚人热泪的托孤史,而伯温则无
(十)民众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元末明初时期的关注
(十一)对各自所处天下局势之通透了解,孔明早慧于伯温
(十二)孔明“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观念影响中国人“大一统”观念至为深远
二、结论
(一)虽然(传说中)孔明与伯温两人,都具有神机妙算、未卜先知、博古通今、观星望斗
(二)本文之所以说伯温的历史评价不及孔明,所持的理据主要是:
(三)而伯温所得历史评价之所以不及孔明,其原因本文以为至少有以下十二点:
1.《三国演义》以及历来无数戏剧、影片与动漫等的影响:
2. 一般人的心理都是“贵古贱今”的:
3. 杜甫、李白以及历代许多骚人墨客之诗作,歌咏孔明之影响:
4. 儒家“忠”观念之影响:
5. 人类的同情之心与悲悯之情的影响:
6. 孔明文章以“情”胜,感人肺腑;
7. 伯温差一个真心相待的主子:
8. 两人逝世的方式差很多:
9. 孔明有一感动人心与赚人热泪的托孤史,而伯温则无:
1 0. 因众人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元末明初时期,故对于孔明的关注与评价自然就超过伯温了:
1 1. 对当时天下局势的通透了解,孔明应该早慧于伯温:
1 2. 孔明《后出师表》中的“汉贼不两立”与“王业不偏安”等观念,影响后世中国人“大一统”观念相当深远:
本文编号:3285119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2(04)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本文的主要问题意识
(二)本文的研究因缘
(三)本文的研究次第
(四)本文的研究目的
(五)本文的行文方式
一、刘伯温的历史评价何以不及孔明之原因
(一)小说《三国演义》以及历来戏剧、影片与动漫等的影响
(二)一般人都存“贵古贱今”的心理
(三)杜甫、李白及历代许多骚人墨客之诗作,歌咏孔明之影响
(四)儒家“忠”(于君、国)观念之影响
(五)人类的同情之心与悲悯之情的影响
(六)孔明文章以“情”胜,感人肺腑程度超过以“理”胜的启人哲思的伯温文章
(七)刘备、孔明君臣相待以诚,感动人心远超过朱元璋对待伯温之颇多心机与算计
(八)孔明之“出师未捷身先死”感人肺腑,伯温的可能被国君所毒害则仅令人唏嘘
(九)孔明有一感动人心与赚人热泪的托孤史,而伯温则无
(十)民众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元末明初时期的关注
(十一)对各自所处天下局势之通透了解,孔明早慧于伯温
(十二)孔明“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观念影响中国人“大一统”观念至为深远
二、结论
(一)虽然(传说中)孔明与伯温两人,都具有神机妙算、未卜先知、博古通今、观星望斗
(二)本文之所以说伯温的历史评价不及孔明,所持的理据主要是:
(三)而伯温所得历史评价之所以不及孔明,其原因本文以为至少有以下十二点:
1.《三国演义》以及历来无数戏剧、影片与动漫等的影响:
2. 一般人的心理都是“贵古贱今”的:
3. 杜甫、李白以及历代许多骚人墨客之诗作,歌咏孔明之影响:
4. 儒家“忠”观念之影响:
5. 人类的同情之心与悲悯之情的影响:
6. 孔明文章以“情”胜,感人肺腑;
7. 伯温差一个真心相待的主子:
8. 两人逝世的方式差很多:
9. 孔明有一感动人心与赚人热泪的托孤史,而伯温则无:
1 0. 因众人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元末明初时期,故对于孔明的关注与评价自然就超过伯温了:
1 1. 对当时天下局势的通透了解,孔明应该早慧于伯温:
1 2. 孔明《后出师表》中的“汉贼不两立”与“王业不偏安”等观念,影响后世中国人“大一统”观念相当深远:
本文编号:3285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328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