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传播”的表现、特征与本土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10 10:04
"萌文化"的产生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御宅文化,受日本的"可爱文化"和动漫文化影响较深。传入我国后,逐渐演变为一种青年亚文化,且有传播范围越来越广的趋势。而基于萌文化衍生而来的"萌"传播,也在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不断适应着当下的传播环境。本文将以"萌文化"的互联网传播为案例,从传播学、文化传播等角度探究"萌"传播的表现、特征与本土化进程中的影响。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27(1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萌传播”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萌”的起源
2.“萌传播”的发展历程:“萌文化”的互联网传播
(1)“萌文化”的开端
(2)“萌文化”的发展:哔哩哔哩(bilibili)
二、萌传播的表现与特征
1.“幼稚化”心理倾向
2.“ 拟人化 ”心理倾向
三、萌传播的本土化影响
四、“萌”传播中的问题与思考
1.为迎合观众的娱乐至死
2.在未成年人成长中进行错误暗示
3.度的掌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次元文化与网络文学[J]. 刘小源. 东岳论丛. 2017(09)
[2]二次元文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J]. 马中红,孙黎. 中国德育. 2017(12)
[3]传播理论视角下的二次元文化消费研究[J]. 何丹华.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7(03)
[4]日本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 李艳华. 新闻战线. 2016(12)
[5]日本政治传播中的“卖萌宣传”[J]. 赵新利. 青年记者. 2016(10)
硕士论文
[1]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的传播生态研究[D]. 刘起.山东大学 2017
[2]中国二次元文化与政治传播双向破壁的现实图景研究[D]. 翟羽茜.辽宁大学 2017
[3]网络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萌文化研究[D]. 胡静.北京邮电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87077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27(1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萌传播”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萌”的起源
2.“萌传播”的发展历程:“萌文化”的互联网传播
(1)“萌文化”的开端
(2)“萌文化”的发展:哔哩哔哩(bilibili)
二、萌传播的表现与特征
1.“幼稚化”心理倾向
2.“ 拟人化 ”心理倾向
三、萌传播的本土化影响
四、“萌”传播中的问题与思考
1.为迎合观众的娱乐至死
2.在未成年人成长中进行错误暗示
3.度的掌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次元文化与网络文学[J]. 刘小源. 东岳论丛. 2017(09)
[2]二次元文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J]. 马中红,孙黎. 中国德育. 2017(12)
[3]传播理论视角下的二次元文化消费研究[J]. 何丹华.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7(03)
[4]日本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 李艳华. 新闻战线. 2016(12)
[5]日本政治传播中的“卖萌宣传”[J]. 赵新利. 青年记者. 2016(10)
硕士论文
[1]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的传播生态研究[D]. 刘起.山东大学 2017
[2]中国二次元文化与政治传播双向破壁的现实图景研究[D]. 翟羽茜.辽宁大学 2017
[3]网络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萌文化研究[D]. 胡静.北京邮电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87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348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