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图文隐喻的认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明志;;概念整合理论对死亡委婉语的阐释[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杨春辉;;概念隐喻与概念整合在诗歌隐喻认知解读的相容性[J];作家;2008年16期
3 高培新;焦红卫;;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的相互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8期
4 高培新;焦红卫;;认知理论框架下的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李娜;;俄语双关语的概念整合[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6 胡寒婕;潘娣;;概念整合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6期
7 殷水贵;邹芳;;论隐喻在概念整合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09年17期
8 孔宪遂;;概念整合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S1期
9 李磊;;从概念整合看翻译中的杂合现象[J];镇江高专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晓燕;;从概念整合视角看商务英语翻译知识的建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毛永波;;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3 冀东晓;;住宅玄关设计[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祝建华;;从基本原理看数字鸿沟(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IT产业与现代文明传播”信息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吴锦勋;挖掘品牌的DNA[N];民营经济报;2005年
2 熊伟 整理;回到“多媒体”交流的“村落”[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张卫华;有多少人爱她就有多少人恨她[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波;你的声音是什么颜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徐章宏;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3 尹丕安;R-A-C-C架构:《圣经》隐喻阐释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邱舟艳;新奇隐喻在语言交际中之效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毅;基于语料库的隐喻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石磊;中国学生隐喻能力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王晶芝;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历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彬;心智的门铃[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金凤;隐喻的生成机制探索[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2 王怡;经济语篇中新奇隐喻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张黎新;奈达的对等理论与广告隐喻翻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朱凤梅;浅论如何提高二语学生隐喻意识[D];复旦大学;2010年
5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晓东;从以知语言学角度谈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斐斐;天气词汇语义扩展的隐喻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杰敏;中国新闻记者英语隐喻能力[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雅;《哈姆雷特》概念隐喻翻译认知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德平;认知视角下英汉动物隐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5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72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