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视角下的汉语名词谓语
本文关键词:构式视角下的汉语名词谓语
【摘要】:不同于以词类为中心的处理思路,本文提出以构式为中心的办法来解决汉语名词谓语的许可问题,认为名词谓语是名词成分在构式网络下的重新范畴化。这些名词成分的概念结构通过显影化调节转化为具备特征描写功能的关系成分,从而被形容词谓语句和特征句范畴化。基于该思路,"类"和"职"并不是简单的对应与否的问题。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名词谓语 构式 显影化调节 重新范畴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名词性谓语句的认知研究”(11YJC740080) 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英汉学术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12K058)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0.引言传统汉语研究通常把能否做谓语看作是体词和谓词的主要区别(朱德熙,1982),但汉语名词谓语现象恰恰违背了这一理想模式。比如①:(1)a.我中国人。(Tang,1998:202)b.今天星期六。(CCL)(2)a.这个孩子大眼睛。(Tang,1998:202)b.杨过才一只手。(Wei,2004:105)以上各句均为名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韧;;关于词类本质的一个动态认知视角[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2 石定栩;;体词谓语句与词类的划分[J];汉语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晁瑞;;ABB状态词构式的结构整合与意义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达真;李绍滋;;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惠;苏新春;;XHK基于语法知识的汉语词义描述[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朱德熙 ,v缂孜,
本文编号:1000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0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