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NP)
发布时间:2017-10-09 17:05
本文关键词:“去你的(NP)!”及其相关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去你的(NP)!” 语法化 主观化
【摘要】:“去你的”在现代汉语尤其是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我们发现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发生语法化和主观化。发生语法化之后的“去你的”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在其后出现名词性成分,构成“去你的NP”,“去你的”语义不变,其中“NP”成分一般为“去你的”语义的承受对象。 本文以“去你的(NP)”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共时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去你的(NP)”结构存在情况进行考察,再从历时角度进行梳理,以推测其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路径,并对其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进行了说明。文中还论及“去你的(NP)”结构的变体形式,最后对相关的几种能够表达否定意义的结构做了一些粗略的考察。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研究思路及语料来源。 第二部分从语义角度对现代汉语中“去你的(NP)”结构进行考察,对表达祈使意义和表达构式义的“去你的”进行区分,对动宾结构的“去你的NP”和“去你的NP”构式进行区分。 第三部分从语用角度对现代汉语中“去你的(NP)”结构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进行了考察。 第四部分讨论了“去你的(NP)”构式的变体及相关的几种结构。 第五部分通过对“去你的(NP)”构式的历时梳理推测其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路径,并对其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作出了探讨。 第六部分是余论部分。
【关键词】:“去你的(NP)!” 语法化 主观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 绪论10-13
- (一)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10-11
- 1. 研究对象10
- 2. 选题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11-12
- 1. 研究现状11
- 2. 不足之处11-12
- (三) 研究思路及语料来源12-13
- 1. 研究思路12
- 2. 语料来源12-13
- 二 从语义的角度考察“去你的(NP)”构式13-26
- (一) “去你的”形式的语义分析14-22
- 1. 表达祈使义的“去你的”结构14-17
- (1) “去你的”14-15
- (2) “你去你的”15-17
- (3) “Adv+去你的吧”17
- (4) 小结17
- 2. 表达构式义的“去你的”结构17-22
- (1) 否定意义18-19
- (2) 情态意义19-22
- (二) “去你的NP”形式的语义分析22-26
- 1. 动宾短语的“去你的NP”结构22-23
- 2. “去你的NP”构式23-26
- 三 从语用角度考察“去你的(NP)”结构26-39
- (一) “去你的(NP)”构式的人际功能26-35
- 1. 表态功能27-30
- (1) 表示否定态度27-28
- (2) 表示消极态度28-30
- 2. 表情功能30-33
- (1) 气愤30-32
- (2) 厌恶32
- (3) 嗔怪32-33
- 3. 调整格调功能33-34
- 4. 加强语气功能34-35
- (二) “去你的(NP)”构式的语篇功能35-37
- 1. 结束话题功能35-36
- 2. 语篇连贯功能36-37
- (三) “去你的(NP)”构式的语音特征37-39
- 1. “去你的”构式的语音特征38
- 2. “去你的NP”构式的语音特征38-39
- 四“去你的(NP)”构式的变体及相关结构39-49
- (一) “去他的(NP)”、“去他们的(NP)”39-43
- 1. 表示否定态度39-40
- 2. 表达消极情绪40
- 3. 消极处理方式40-43
- (二) “去你妈的”、“去你妹的”、“去你大爷的”43
- (三) “滚你的(NP)”43-49
- 1. 表达使令意义45
- 2. 表达否定态度45-46
- 3. 表达消极情绪46
- 4. “滚你的(NP)”与“去你的(NP)”46-49
- 五 “去你的(NP)”构式语法化和主观化路径49-66
- (一) “去你的(NP)”结构的发展演变49-58
- 1. 清代的“去你的”结构49-53
- (1) 清代“去你的”结构的存在形式49-50
- (2) 清代“去你的”结构的语义分析50-53
- 2. 民国时期“去你的”意义开始虚化53-54
- 3. 现代汉语中“去你的”意义进一步虚化54-57
- 4. “去你的(NP)”构式产生的过程57-58
- (三) “去你的”结构的语法化机制58-60
- 1. 重新分析58-59
- 2. 类推59-60
- (四) “去你的(NP)”结构的语法化动因60-66
- 1. 句法结构的改变——成分的消失60
- 2. 语境吸收60-62
- 3. 相关语义的吸引62
- 4. 隐喻62-63
- 5. 主观化63
- 6. 频率63-64
- 7. 弱化64-66
- (1) 语义弱化64-65
- (2) 语音弱化65-66
- 六 余论66-71
- (一) “V你的”、“V你的NP”、“你V你的NP”结构66-67
- (二) “V NP的”、“V NP_1的NP_2”、“NP_1 V NP_2的NP_3”结构67-69
- (三) 多种结构间的关系及否定意义形成基础分析69-71
- 参考文献71-7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3 袁毓林;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4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5 刘丹青;;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6 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本文编号:1001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0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