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对外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地、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

发布时间:2017-10-12 00:28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地、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结构助词 二语习得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摘要】:结构助词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而且目前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结构助词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另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中规定结构助词语法项目在初级阶段,而且各类教材也将结构助词教学安排在初级水平课文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结构助词教学往往会成为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者的障碍,因此本文将利用现代汉语有关结构助词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再加上笔者所搜集到的语料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结构助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以及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最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本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以及结构助词现阶段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关于结构助词“的、地、得”的本体研究,主要探讨它们的使用规律;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构助词的习得情况,并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第四部分是对结构助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原因进行探讨;第五部分就前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从教学方法和学习者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结构助词 二语习得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第二节 研究现状9-12
  • 一、关于“的”的研究9
  • 二、关于“地”的研究9-10
  • 三、关于“得”的研究10
  • 四、汉语习得偏误研究10-12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语料来源12-14
  • 第一章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语法功能与使用规律14-24
  • 第一节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历史由来14-15
  • 第二节 结构助词“的”的用法15-20
  • 一、结构助词“的”作为定语的语法标志15-17
  • 二、多项定语中结构助词“的”的用法17-19
  • 三、“的”字短语的用法19-20
  • 第三节 结构助词“地”的用法20-22
  • 一、非描写性的状语后不用加“地”20
  • 二、描写性状语后要用“地”20-21
  • 三、以下情况加不加“地”均可21-22
  • 第四节 结构助词“得”的用法22-24
  • 一、加“得”的情况22-23
  • 二、不加“得”的情况23
  • 三、加不加“得”都可以23-24
  • 第二章 实际教学中结构助词的习得情况24-33
  • 第一节 结构助词“的”习得过程中的具体偏误情况24-28
  • 一、汉语结构助词“的”与英语的比较24-25
  • 二、结构助词“的”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类25-28
  • 第二节 结构助词“地”在习得过程中的偏误情况28-30
  • 一、汉语结构助词“地”与英语的对比28
  • 二、结构助词“地”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类28-30
  • 第三节 结构助词“得”在习得过程中的偏误情况30-33
  • 一、汉语补语与英语补语比较30-31
  • 二、结构助词“得”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类31-33
  • 第三章 产生偏误的原因33-37
  • 第一节 母语的负迁移33-34
  • 第二节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34
  • 第三节 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34-37
  • 一、学习者采用回避的态度34-35
  • 二、学习者运用叠加的学习策略35
  • 三、学习动机的影响35
  • 四、学习环境的影响35-37
  • 第四章 针对“的、地、得”常见偏误的教学建议37-43
  • 第一节 端正对待偏误的态度37-38
  • 一、对偏误的本质有全面的认识37
  • 二、正确看待偏误产生的影响37
  • 三、纠正偏误要得法37-38
  • 第二节 教师应重视并加强结构助词教学38
  • 第三节 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38-41
  • 一、直观法38-39
  • 二、替换法39
  • 三、对比法39-40
  • 四、结合语境40-41
  • 五、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41
  • 第四节 要纠正学习者不恰当的学习策略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宝翠;;论结构助词“得”的产生[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2 张国宪;“的”字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于茜;;浅谈结构助词“的”的对外汉语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2期

4 陆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1015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15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8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