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的语用修辞学解读
本文关键词:反语的语用修辞学解读
【摘要】:本文以语用修辞学的全新视角重新对反语进行分类,并在认知语用的阐释其本质的基础上指出了反语的五大语用特征,由此展开对反讽这一传统修辞的新解读。首先,本文认为反语的分类除了从传统的手法入手,更应该从语用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分类;其次,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科学认知反语的本质;最后,笔者总结出了反语的几大语用特征。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关键词】: 反语 语用修辞 语用特征 认知语用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语用学和修辞学是两门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语用学从指导说写者和听读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角度出发,注重言语的使用规则,换言之,它探究的是在各种语境条件下语言符号的最低表达效果;而修辞学为了追求最高的表达效果,不但要了解语境对于使用语言的影响和要求,还要探索如何利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正光;反语理论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涂靖;反讽的语用特征和限制条件[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3 文旭;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与限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高红云;英语修辞格的语用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02期
5 文旭;;反讽话语的关联理论阐释[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志,马翔宇;试论辞格的施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常树军;;英语委婉语的应用及其文化内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刘明珠;仿拟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刘爽;;浅论双关语三要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傅维贤;英汉重复格的比较与翻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徐澄;《午餐》修辞赏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裴利民;夸张“可接受性”的心理及语用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刘爱勤;;英语典故修辞格及其汉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臧永红;;矛盾修饰法基于常规关系的语用推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生趣;;医学英语模糊语及其汉译[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劲松;零度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阿不力米提·优努斯;维吾尔象征词及其文化含义[D];新疆大学;2003年
4 窦东友;管理、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文;汉语会话中的照应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窦东友;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姚俊;汉英言语反讽的形式与功能一项基于电视辩论语料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10 翟恒兴;走向历史诗学[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晴;从顺应论角度看双关广告语的翻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媛媛;广告双关语中的语境与最佳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丽君;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詹秀伟;对托马斯·品钦《葡萄园》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丹;语言模糊性及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彭可;变异修辞的认知属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彭莉;从跨文化角度看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D];南昌大学;2011年
9 裴富家;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风格翻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明;从歧义角度研究英语双关语的形成及运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束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怀;;反语语用特征小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李静雯;;反语的认知参照点阐释[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3 祁小莉;;从语义学角度谈“反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陈振寰;刘村汉;;论民间反语——兼说反切起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5 孙鹏;英语irony与汉语反语的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刘媛;董良峰;;论商务谈判中幽默语言的语用特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刘杰;;汉语委婉语语用特征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8 范荣;;反语及其语用理解[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2期
9 乐乐;;反语的顺应论阐释[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苏宝英;;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广告语言的语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林;;软件名的组成成分、组合形式与语用特征浅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胜梅;;方言的语用特征与普通话训练——以江西人所说地方普通话为考察对象[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琴;;英汉幽默语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冉永平;薛媛;;语用信息与学习型外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刘敏;;认知语言心理学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晓军;;英汉语中动结构式类型划分及其内在承继关联的认知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晓军;;英汉语中结构式类型划分及其内在承继关联的认知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f^;;“把”字句的一种特殊隐含意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庚申;;问题·思考·实践·出路——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方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朝文;布依语反语规律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文全;善取善弃 和而不同[N];贵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秀成;汉语中非真诚性邀请行为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立新;视觉、言语幽默的情感认知互动模式—幽默的功能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胡丹;学生视角的中国教师批评话语的功能—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郭春燕;对话语篇的整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爱华;从图形—背景理论看反语[D];河南大学;2010年
2 高晓荣;性格对反语的使用和理解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1年
3 李玲;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都艳飞;言语交际中反语的顺应—关联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徐琴;反语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颜小灵;语境和期望对中文反语心理加工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海娟;关联—整合模式下的反语生成与解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丽君;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荣;概念整合理论对反语的阐释力[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竹;广告反语识解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27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2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