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修饰名词成因的跨语言考察
本文关键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成因的跨语言考察
【摘要】:从汉语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特点入手,运用跨语言考察来探讨其成因。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更具可能性:A、有"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线性排列;B、有"修饰语+名词"这一线性排列;C、有"程度副词+谓词"这一线性排列。汉语程度副词之所以能修饰名词,语义是前提,语用是动因,句法上的语序是根本。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名词 成因 跨语言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0引言汉语存在“副名”组合的现象,并有增多的趋势,于是引发副词能否修饰名词的讨论。自20世纪60年代争论以来,至今没有统一的意见。持否定观具有代表性的如:朱德熙(1961)的“省略说”、胡裕树(1981)的“词类活用说”、于根元(1991)的“修辞说”等等。从传统语法系统来说他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善生;“程度副词+名词”与“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敏;名词与程度副词组合的语义制约[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芳;;浅析“程度副词+名词”的语义基础[J];语文学刊;2006年20期
4 贾义君;;再议“程度副词+名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5 王芳;;“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限定与语义特征[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林双萍;;“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考察[J];语文学刊;2006年04期
7 马臣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刍议[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8 关春芳;;论“很淑女”结构的文化内涵及修辞效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0期
9 高树;语法定义不要脱离活的语言[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Z1期
10 邢福义;词类判别四要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治敏;李芸;俞士汶;;人称代词和名词的组合搭配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白利莉;陈宝国;;词汇习得的年龄对词类信息加工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君;;从名词用作动词看转类现象及其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5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郝敏;;现代汉语“不+NP”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国庆;;浅谈词类的辨认[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颖;;程度副词“很”与“非常”[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吴立红;;名词形化的语义基础[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10 付继伟;;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状况的考察与分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刘慧英;口语语病的两个语法成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沈锡伦;语言单位的搭配关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5 朱达志;名词之争背后的真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 龚益;汉语术语规范工作的历史沿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范东波 逸玲;网络新名词搅热时尚生活[N];四川日报;2006年
8 黄继林;说夯[N];扬州日报;2006年
9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孙琴;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力”等词语的解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侃;现代汉语高量级程度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危艳丽;汉英模糊量表达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军;现代汉语程度量及其表达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王晶;现代汉语实词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淑梅;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崔四行;三音节结构中副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祝晓宏;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丽;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深层语义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2 巫洁;《儿女英雄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倩琳;“程度副词+有+NP”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欢;“大”及“大”族副词的意义及其演变[D];暨南大学;2011年
6 关春芳;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翟帆;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的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伟丹;三千常用词进入副名现象中的名词考察[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刘慧;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很”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静;《敦煌愿文集》程度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29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2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