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二语教学中词汇计量的维度
本文关键词:汉语二语教学中词汇计量的维度
【摘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以往对词汇量计算过于依赖词形,这不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汉语的语义系统,更不利于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维度的词汇计量方法与汉字视觉上的误导密切相关。要解决这个问题,汉语词汇教学应当采用多维度计量词汇的方法。在进行词汇大纲的编制、教材编写以及日常教学设计时,除了应当关注词汇的兼类、义项、义项数、义频,还应当考虑复合词的复杂性、词义引申特点等诸多因素。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关键词】: 汉语二语教学 词汇量 词汇计量维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词汇属性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740121)的前期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词汇量是衡量第二语言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如何计算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词汇数量,并依此确定学习者所达到的汉语水平,汉语二语教学界并未完全达成一致。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发展的最初几十年里,教师和学习者,甚至从事汉语二语教学研究的人们,更多的是根据汉语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志平;马思宇;;“句本位”观与基础阶段汉语教学——写于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J];武陵学刊;2010年05期
2 邢红兵;;留学生偏误合成词的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3 苏新春;汉语词汇定量研究的运用及其特点——兼谈《语言学方法论》的定量研究观[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张凯;汉语构词基本字的统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5 李清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家法;形式语义学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董欣胜,林天送;台湾国语新词语一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高远;词汇输入过程和二语词汇能力的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李先华;;唐诗词语隐含义个案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孙银新;;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高亚男;;“绿色”的延伸[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许昌秀;;试论“同音词”的界定——邵敬敏先生《现代汉语通论》读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谭旖旎;;“牛人”与“雷人”的语义特点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李虹;;从短语sweet september来看传统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差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韩秀娟;赵小兵;张志平;戴姗;秦鹏;田学恒;张普;;现代汉语基本词汇先验集的考察分析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徐晶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AB-BA式同素异序词研究[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沈世s,
本文编号:1031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3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