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草书楷化简化法对于汉字构形系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5 01:37

  本文关键词:草书楷化简化法对于汉字构形系统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草书楷化简化法 对汉字系统的影响 字用效果


【摘要】:汉字简化是中国语文现代化工程的重要战略内容,在汉字简化过程中草书楷化简化法被视为一种重要方法。草书楷化简化法是指以草书结构改造笔画繁多的汉字,从而达到简化目的。对于汉字简化工作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而将草书楷化作为汉字简化途径是否妥当,乃是颇多争议的内容之一。 本文首先通过穷尽式的溯源分析,划定草书楷化简化字的范围;然后通过与其繁体字形的比较,确定由此产生的新部件和新笔画。继而将之与汉字原有部件和笔画相对照,审视草书楷化简化法对于汉字构形系统的影响。本文由六章组成。 第一章为绪论,内容除了包括阐述了现代简化汉字与草书楷化简化法的关系,明确了本文的基本课题、预期目标以及研究思路和操作方法;明确草书楷化字鉴定标准,展示全部草书楷化简化字;交待前述字样出现时代,与此有关的作品和作者等,同时包括对纳入考察范围的草书楷化简化字进行历时性分类。 第二章为现代汉字草书楷化过程的回眸与分析。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草书楷化简化法的提出和施行,草书楷化简化字是继承前人做法和现代人创新的共同结果,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草书楷化简化字的字形,究竟出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对此笔者给予了深入探讨。另一个层面则是从简化字的字形入手,从整字、部件、笔画三个部分,逐一分析了草书楷化简化字与其对应繁体字之间的区别,并做出总结和分析。 第三章为现代汉字草书楷化效果考察。笔者以实际字例和数据为据,从正反两方面检讨草书楷化简化法的得失。指出:该法的运用并没有根本改变汉字系统的原有构形模式和构字部件,它使汉字空间密度有关降低,对于提高汉字信息处理效率不无裨益。但该法导致某些汉字丧失构字理据,另外对于维护汉字字形的系统性以及不同字体的区别度,不无负面影响。 第四章首先简述学界对于草书楷化简化法的不同评论,然后在前文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即a.草书楷化简化法是否符合汉字字形发展趋势;b.让印刷体向手写体靠拢是否合理;c.让俗字转正是否可取;d.汉字构形的理据性是否不可动摇——进行了学术讨论并阐述了个人看法。 第五章为结束语,总结笔者所做的工作,说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草书楷化简化法 对汉字系统的影响 字用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2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草书楷化简化法和学界有关评论10-12
  • 1.2 本文课题和预期目标12
  • 1.3 对本文研究的若干说明12-14
  • 第二章 草书楷化法及其历史影响考察14-34
  • 2.1 草书楷化简化法的基本做法14-18
  • 2.2 草书楷化简化法的操作理据18
  • 2.3 草书楷化对汉字字形的影响18-33
  • 2.4 小结33-34
  • 第三章 现代汉字草书楷化效果考察34-41
  • 3.1 草书楷化法值得肯定的方面35-38
  • 3.2 草书楷化法的问题和缺憾38-41
  • 第四章 关于如何评价草书楷化简化法的讨论41-47
  • 4.1 讨论一:草书楷化简化法是否符合汉字发展的趋势41-42
  • 4.2 讨论二:让印刷体向手写体靠拢是否合理42-43
  • 4.3 讨论三:让俗字转正是否可取43-45
  • 4.4 讨论四:汉字构形理据性是否不可动摇45-47
  • 第五章 结束语47-49
  • 5.1 本文研究盘点以及补充说明47-48
  • 5.2 本课题研究有待深化的地方48-49
  • 主要参考文献49-53
  • 附表一:草书楷化简化字的范围53-66
  • 附表二:草书楷化简化字理据度考察66-69
  • 附表三:草书楷化简化字使用的部件69-73
  • 致谢73-7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渝;《干禄字书》的正字观及现实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齐元涛;符渝;;汉字的理据缺失与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史存直;;汉字简化所造成的脱节和矛盾[J];辞书研究;1988年04期

4 陆锡兴;;汉字规范与大型历史语文辞书的收字立目问题[J];辞书研究;2010年05期

5 李索;;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体字构形体系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齐元涛;隋唐五代碑志楷书书写、构形状况论析[J];古汉语研究;2002年01期

7 陈天泉;论汉字的发展与停滞[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8 李运富;;论汉字结构的演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蒋礼鸿;;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J];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03期

10 刘兵;汉字手写体的规范及其规范原则[J];汉字文化;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4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34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