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新HSK六级易混淆动宾结构的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3:24

  本文关键词:新HSK六级易混淆动宾结构的教学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HSK六级 选词填空 易混淆动宾结构 教学策略


【摘要】:国家汉办于2009年推出了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即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主要考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HSK共设置了六个笔试等级,其中新HSK六级是最高级别,考查对象为掌握了大约5000词汇量的考生。本研究主要以新HSK六级考试的阅读理解第二部分——选词填空题为研究范围,研究其中易混淆动宾结构的考查点以及该部分的教学策略。 在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动宾结构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动宾结构的教学上若能采用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复习新HSK阅读理解,特别是对第二部分的选词填空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将这些所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汉语交际能力。从应试角度来讲,加强大纲词汇的搭配学习,特别是动宾结构的搭配学习,有助于在技巧上提高做题的速度,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语段的意思。 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的动宾结构本体研究的基础上,从动宾结构的界定、特征等方面研究动宾结构的特点以及分类,以《新HSK大纲词汇分级表》中的六级词汇为选词范围,同时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结合留学生使用动宾结构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为教师的易混淆动宾结构教学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HSK六级 选词填空 易混淆动宾结构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8-11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目的9-10
  • 1.1.3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内容11-12
  • 1.3 研究方法12
  • 1.4 研究现状12-15
  • 1.4.1 动宾结构的本体研究12-13
  • 1.4.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宾结构研究13-15
  • 第二章 汉语动宾结构15-23
  • 2.1 动词与宾语15-19
  • 2.1.1 动词15-16
  • 2.1.2 宾语16-19
  • 2.2 动宾结构19-21
  • 2.2.1 动词的带宾数量19-20
  • 2.2.2 动词的及物性20
  • 2.2.3 宾语的扩展性20-21
  • 2.2.4 宾语的类推性21
  • 2.3 本文对动宾结构的界定21-23
  • 第三章 新HSK六级选词填空题分析23-30
  • 3.1 选词填空题概述23-25
  • 3.1.1 题型概述23
  • 3.1.2 命题依据23-24
  • 3.1.3 命题特点24-25
  • 3.2 选词填空真题分析25-30
  • 3.2.1 选词填空题考查点分析25-28
  • 3.2.2 动宾结构考查点的词汇等级分析28
  • 3.2.3 动宾结构考查点的词汇复现情况分析28-30
  • 第四章 易混淆动宾结构30-36
  • 4.1 《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六级动词词汇30-31
  • 4.2 易混淆动宾结构31-36
  • 第五章 易混淆动宾结构问卷调查情况36-42
  • 5.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36-37
  • 5.1.1 调查目的36
  • 5.1.2 调查对象36-37
  • 5.1.3 调查内容37
  • 5.2 问卷调查结果37-42
  • 5.2.1 客观题A作答情况37-38
  • 5.2.2 客观题B作答情况38-40
  • 5.2.3 主观题调查情况40-42
  • 第六章 影响新HSK六级易混淆动宾结构习得的因素分析42-47
  • 6.1 动宾结构的易混淆情况分析42-44
  • 6.1.1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混淆42
  • 6.1.2 具体宾语与抽象宾语混淆42-43
  • 6.1.3 同语素混淆43
  • 6.1.4 非同语素混淆43-44
  • 6.2 影响易混淆动宾结构习得的因素44-47
  • 6.2.1 母语负迁移因素44
  • 6.2.2 语言难度因素44-45
  • 6.2.3 输入频率因素45
  • 6.2.4 过度泛化因素45-46
  • 6.2.5 教学因素46-47
  • 第七章 新HSK六级易混淆动宾结构的教学策略47-52
  • 7.1 新HSK应试辅导教学现状47-48
  • 7.2 新HSK六级易混淆动宾结构教学策略48-52
  • 7.2.1 对比法48
  • 7.2.2 分层次法48-49
  • 7.2.3 关键词法49
  • 7.2.4 整体结构法49-50
  • 7.2.5 语境营造法50
  • 7.2.6 归纳整理法50-51
  • 7.2.7 日常渗透法51-52
  • 第八章 结语52-53
  • 8.1 研究结论52
  • 8.2 研究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6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平;方菊;;动宾搭配内部差异性及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3 朱军;盛新华;;“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成因探究[J];汉语学习;2008年03期

4 谭景春;材料宾语和工具宾语[J];汉语学习;1995年06期

5 杨琴;;汉语高频动词的动宾结构再分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陈垂民;谈述宾短语带宾语的几个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7 刘迎霞;;动宾式动词与对外汉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9年43期

8 方艳;论词语搭配与对外汉语教学[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年03期

9 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观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2期

10 刘颂浩;;阅读课上的词汇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1034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34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4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