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视野下楚雄古镇缅甸籍人士汉语习得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视野下楚雄古镇缅甸籍人士汉语习得研究
【摘要】: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部分地区与东南亚多国毗邻,并有贸易往来。楚雄,相距省会昆明距离167公里,距瑞丽600公里,并在彝人古镇设有专门的缅甸街,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特殊性,因此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云南因为地形以高原,山地居多,,地域联系因为自然环境的阻隔造成了多重影响,形成了丰富的多种语言资源。这些资源具有明显的空间地理性,利用这些丰富的客观条件,并结合语言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将为研究楚雄缅甸籍人士进行汉语习得作出支持。本文认为应该以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和汉语推广的多种教学方法作为理论支撑构建基本框架,在调查研究的数据,结合动因机制、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对楚雄彝人古镇的缅甸籍人士汉语习得进行研究,旨在探索除传统的“孔子学院、留学生汉语培训、国家志愿者”的汉语推广模式外,针对一种全新的国际友人群体尝试汉语国际推广的新模式。
【关键词】:语言地理 云南楚雄 缅甸籍人士 汉语习得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1
- 第一节 课题意义8
- 第二节 语言地理学研究现状8-10
- 第三节 研究价值10-1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1-16
- 第一节 语言地理学对本论文研究的启示11-12
- 第二节 汉语国际推广区域化的特点12-13
- 第三节 传统汉语推广模式介绍13-14
- 第四节 二语习得方法14-15
- 第五节 缅甸华文教育现状15-16
- 第三章 地域性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性16-19
- 第一节 地域性的定义16
- 第二节 不同地域间的落差与竞争16-17
-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在不同地域间的差异和互补17
- 第四节 云南的地域优势和楚雄的区位特点17
- 第五节 楚雄彝人古镇缅甸街介绍17-19
- 第四章 研究方法19-23
- 第一节 调查问卷法19
- 第二节 访谈法19-21
- 第三节 对问卷设计的说明21-23
- 一、 设计理据21
- 二、 问卷群体价值的特殊性21-22
- 三、 问卷的问题设置22-23
- 第五章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23-37
- 第一节 缅甸华文教育概况23
- 第二节 具体选题分析23-37
- 一、 针对周围说汉语人数多少的频率分析23-24
- 二、 针对学习汉语的原因分析24-25
- 三、 汉语水平分析25-28
- 四、 日常用语的选择28-29
- 五、 学习汉语的必要性及觉得不必要的原因分析29-30
- 六、 学习途径分析30-31
- 七、 是否对子女进行汉语的继续教育31-33
- 八、 选择何种子女学习方式33-34
- 九、 学习难点34-35
- 十、 是否坚持学习汉语35-37
- 第六章 该类群体与传统汉语推广模式的对比37-41
- 第一节 该类群体的代表性37
- 第二节 传统的汉语推广模式37-39
- 一、 国内大学的对外汉语推广37-38
- 二、 国外孔子学院推广模式38
- 三、 赴外国家志愿者38-39
- 第三节 楚雄彝人古镇缅甸藉人士汉语推广存在的问题39-41
- 一、 对缅甸籍人士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39-40
- 二、 汉语推广教育的管理缺失40-41
- 第七章 针对该类群体汉语推广的思考和建议41-45
- 第一节 加大学习汉语的宣传力度41
- 第二节 政府牵头的学校模式41-45
- 一、 分班设计41-44
- 二、 师资队伍建设44
- 三、 政府允许的民间办学44-45
- 第八章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7
- 附录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明菊;华裔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分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朱黎航;商务汉语的特点及其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杨慧玲;;明清时期西方人汉语学习史的开篇之作——评《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3期
4 ;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通知[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3期
5 彭恒利;;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J];中国考试;2005年10期
6 李宇明;;明了各国国情,顺利传播汉语[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3期
7 陈晓桦;;目的语环境中有效课外汉语学习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1期
8 张晓萍;;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差及解决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6期
9 吴应辉;杨吉春;;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4期
10 王悦欣;;让世界倾听汉语之声[J];教育与职业;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俭明;;汉语与世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石羽佳;;经济汉语实践性教学初探[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热先古力·阿不力米提;;激发学生学习汉语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4 王建勤;;汉语国际传播标准的学术竞争力与战略规划[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潘兴德;;一种基于语音生态学分析的计算机辅助汉语学习系统[A];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6 白利芳;;诵读——出神入化达境界[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吕必松;;试论汉语的象态范畴和状态表示法(提纲)[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8 王磊;;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汉语“第二课堂”的探索[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9 蒋丽;;浅谈对法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亚杰;;关于假期初级短训班教学程序的一些设想[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锋;南非 让汉语享受“国民待遇”[N];人民日报;2005年
2 柯灵;芬兰青年热衷学汉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本报驻京记者 陆静斐;“汉语难学是你们的说法”[N];文汇报;2005年
4 记者 刘军;全世界兴起汉语热[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记者 袁f^;汉语学习杂志《汉语世界》创刊[N];人民日报;2006年
6 本报特派莫斯科记者 王玉梅;“中国元素”莫斯科书展受追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许钦铎;美国汉语大会收获丰盛[N];工人日报;2008年
8 李新;奥运点燃汉语培训市场热潮[N];商务时报;2008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李寅;让汉语在民族地区热起来[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记者 吴晓向;“多维汉语学习应用系统”开辟学汉语捷径[N];工人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2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WAI WAI THI (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5 潘素英;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YAP TENG TENG(叶婷婷);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Byamba Nerguijargal(纳尔贵);汉语和蒙语反义词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杨洪建;哈萨克族学生汉语否定结构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9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萧频;印尼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梅;论汉越词对越南人学习汉语词汇的词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Kaynar Omer Faruk(欧曼尔);土耳其学生在双语迁移下的汉语习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衍峰;中韩建交后韩国汉语教科书选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廖陈林;在华商务人士汉语使用情况的个案调查[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徐佩;在华日韩人士商务汉语学习需求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方舟;赞比亚汉语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李喻志;汉语学习动机分析及激发动机方案[D];山东大学;2011年
8 支绛;《实用中医汉语》与《中医汉语》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张玲娟;浙籍华裔青少年的汉语学习需求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白云;俄罗斯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35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3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