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翻译与小说创作的“同构性”——以茅盾译文《他们的儿子》和《蚀》中的女性描写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5 22:36

  本文关键词:翻译与小说创作的“同构性”——以茅盾译文《他们的儿子》和《蚀》中的女性描写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习性 同构性 女性形象 翻译 创作


【摘要】:茅盾在1927年翻译柴玛萨斯的小说《他们的儿子》时夸大了女性的诱惑形象,其行为与他的翻译习性和目标文化场密切相关。茅盾对女性的书写模式在小说《蚀》三部曲中得到再现,反过来,对小说创作的期待也影响了译者翻译时采取的策略,揭示了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同构效应。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习性 同构性 女性形象 翻译 创作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美国学者陈苏珊(Susan Chen,1988)在其论文《翻译家茅盾》中,较为细致地描述了茅盾的文学翻译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她发现茅盾的很多翻译作品在主题和技巧上都与他之后创作的小说有着某种相似或关联。就小说表现的主题而言,大致可分为探讨妇女和两性关系的主题(译文《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红;浅论三十年代前后左翼叙事文学的颓废情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飞;;《幻灭》内部的革命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胡菊花;;辩证反思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4 陈慧;;从五四后新女性离婚态度的改变透视女性意识的嬗变[J];沧桑;2008年04期

5 金理;;荒原跋涉中的自省:论《风雅颂》[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6 李国华;;黄金和诗意——茅盾《子夜》臆释[J];东吴学术;2010年03期

7 马茜华;;解读《诗经·硕鼠》的真正价值[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张全之;;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中的“五四文学革命”[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高兴;杨剑龙;;香烟、文学与社会——社会“日常性”的一种呈现方式(1930年前后)[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邱诗越;;权与利诱惑下的角逐——论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权力叙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罗滋池;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D];上海大学;2010年

5 汪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浪平;中国现代作家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8 程丽蓉;对话场景中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话语[D];四川大学;2004年

9 唐小林;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钧;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琪;《包法利夫人》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牟昭;知识分子的成长叙事:革命成长小说研究(1927-1930)[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哲;普罗文学政治启蒙机制的文本呈现[D];暨南大学;2011年

4 郭子娟;七月派文学批评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燕子;移动的风景线[D];北京大学;2011年

6 孙永;上海的社会环境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7 孙胜杰;论三十年代作家笔下的妓女形象[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田军;茅盾小说的经济学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9 严青;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阶段训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施波;从厦门到广州:鲁迅的转变及其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括;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与创作的“历时”研究[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2 唐立新;关联与互动——论卞之琳翻译与创作的关系[J];云梦学刊;2002年03期

3 罗顺江,马彦华;文学创作与翻译之异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曹曦颖;;被建构的他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红字》的翻译[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叶红卫;;浅谈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翻译[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何玉萍;;《简爱》两种译本中男女形象的比较研究——在女性主义视域下[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道振;;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程锦;;丁玲的悲喜剧——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杜晚香》[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黄焰结;;权力开路 翻译为媒——个案研究高行健的诺贝尔文学奖[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10 罗胡琴;;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简·爱》三个中译本修辞手法翻译的比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其林;;浅谈散文创作的特点和体会[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路东平;;《红楼梦》中的詈语使用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任东升;焦良欣;;《天路历程》互文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汤■;;性别话语反思:《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小山;;他还有一盏童心灯——阅读屠岸老师翻译的儿童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杭零;;中法文化年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9 霍克冬;;从安德森的《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10 申子辰;;暴力、贞洁与色情——从希腊化时期的造型艺术谈起[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刘雪明;“翻译不是跨栏,绝非越快越好”[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文敏;为翻译说几句话[N];浙江日报;2010年

3 王青松;翻译:艰苦与甜蜜相伴[N];文艺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把中国智慧翻译到西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翻译学博士生导师 朱振武;鲁迅文学奖翻译奖空缺引发的思考[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徐钺;《读诗的艺术》和它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学东;嘉德第十期四季拍卖:专题拍卖成亮点[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雪明;“翻译就跟谈恋爱一样”[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9 殷国明;在翻译的大洋里探索 追寻和创造美[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肖飞;仕女图堪称市场好题材[N];中国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天;中西古典文献中的战争叙事[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D];苏州大学;2006年

5 王丹阳;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本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6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D];吉林大学;2012年

7 金美英;中韩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秋蕾;衔接与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叶琳;评价理论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3 徐鹏;从《柳林风声》看童话翻译中的儿童本位原则[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毛琳茹;论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刘园;从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看译入语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翻译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6 刘峰;小说对话的翻译——从主观化对等的角度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三个中文译本的个案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晓丽;《红楼梦》引语翻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李卫霞;王蒙对约翰·契弗小说《自我矫治》的翻译与“季节系列”小说创作:接受与创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蔡健;“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的女性主义视角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娟;从操纵论看郑振铎翻译泰戈尔[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39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39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0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