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语教师教育:标准、模式和特点
本文关键词:美国外语教师教育:标准、模式和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 外语教师教育 教育政策 培养标准 培养模式
【摘要】:社会剧变、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其外语教师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教育政策,外语教师培养标准不断发展和完善,教师培养模式经历了重大转型,外语教师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美国 外语教师教育 教育政策 培养标准 培养模式
【分类号】:G451;H09
【正文快照】: 美国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国家,依赖其经济强国的优势地位,曾对外语教育不够重视,而二战后出现的生育高峰带来了学生人数的骤增,这使得外语师资一度处于匮乏的状态,教育教学质量也面临严峻考验,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外语普及率低、学生的外语技能低下”[1]等问题。面临师资数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凤荣;;从美国外语教师质量标准看中国大学英语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11期
2 王斐斐;;美国外语师资培养计划标准解析及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7年05期
3 张秋云;;美国的外语师资培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7期
4 梁中贤;美国外语教师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界;2004年06期
5 孙曼丽;洪明;;美国外语教师质量标准的探析与启示[J];外语界;2008年01期
6 贾爱武;陈培良;;美国外语教师职前培养项目标准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艳妍;;反思性声乐教学方法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宋莉;;反思性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尹小芳;;关于反思型外语教师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王冰;张彦增;;情感在反思性教学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姜千秋;刘浩;;“反思性”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李星亮;吴玉新;;反思性教学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探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杨智祯;;反思的哲学理由——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王希海;;关于如何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李凤荣;;对照美国《优秀外语教师标准》探析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刘宓;;谈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惠良;;构建初中数学教与学反思机制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岳斌;;如何做一名好的实习老师[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晓巍;;中学化学教学反思的思考与实践[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4 缪建平;;引领教师进入“反思性教学”状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周如俊;;校长要变教学反思“苦差”为教师成长的“追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孔凡哲;;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困惑及若干对策[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吕丽环;叶雪梅;;论反思型数学教师的主体性[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5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6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邱峰;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成堂;教师的感情表演规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亮;正念思想下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丽;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春梅;反思性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贝贝;从建构主义角度反思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红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古鸿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唐宜宝;中学地理的教学反思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维;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凯;美国《外语教师培养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刚;教育实习网络支持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明;美国教师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2 周领顺;美国外语教学发展述评[J];福建外语;1997年01期
3 廖春红;张戈平;;美国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4 王春艳;;美国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5 周婷;;美国大学“教学学术”理念对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6 曹成刚;问题和出路——从国外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7 杜培俸;英/外语教学观点的转变历程[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0年Z1期
8 张正东;;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漫议我国外语教育的国情特点[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12期
9 张正东;;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漫议(3)外语教育的组织要在不公平中求其公平[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07期
10 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陈琳;[N];光明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焕芝;;从东南亚诸国的教育政策看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J];八桂侨刊;2008年03期
2 冯晨昱;;美国双语教育之争[J];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3 白雪;;母语教育政策亟待检讨与修订——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声明[J];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10期
4 樊荣;彭爽;;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融合”问题——以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陈倩;;美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6 赵秀霞;王颖;;国外外语教育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0年08期
7 寇福明;;美国双语教育及其对我国英汉双语教学的借鉴价值[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刘增雷;;中美双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35期
9 杨生茂;一个不忍目睹的荒唐的译名[J];学术界;2004年06期
10 彭伟强;;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青松;;试论定向汉语教材编写的环境文化因素[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邓统元;;香港教学语言问题的历史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鲁子问;;试论外语规划[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袁舫;王晖;;回归后香港的普通话推广和使用状况[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学江;外语、安全与反恐[N];人民日报;2006年
2 刘兆玄;两岸共同推动汉字艺术[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佟晓梅;全球化下的外语教育政策[N];光明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勇;流行语激励我们前行[N];海南日报;2008年
5 李英姿 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美国语言政策:“容忍”中的同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YEAP CHUN KEAT(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允超;新加坡华文补习学校现状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2 邱静静;壮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维维;中美建交后美国汉语教学状况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华斌;冷战后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张静华;从改写理论解读庞德译作《神州集》[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枫;从电影对白中的语码变异看传播媒介对香港语言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许怡;多元文化政策下的澳大利亚中文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闵海霖;双重转型中的香港中文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韩瑞凤;冷战后菲律宾与泰国华文教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关宜平;日本语教育考试制度和对外汉语教育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39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3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