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识解重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文表达

发布时间:2017-10-16 08:27

  本文关键词:识解重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文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译文表达 认知语言学 识解 重构


【摘要】:翻译是一种通过意义的语际转换而实现的特殊交际活动。在以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为基本环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正确理解原文表达的意义和运用恰当的译文再现原文表达的意义是实现翻译交际目的关键。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语言表达的意义即说话者/作者对情景的识解;语言形式直接反映说话者/作者对情景的识解方式;针对同一情景,说话者/作者可能采取不同的识解方式。在识解理论的观照下,本文提出了译文表达即识解重构的观点,并讨论了译文表达的原则与方法。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译文表达 认知语言学 识解 重构
【基金】:广州市2010高校科研项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研究”(10A121)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翻译是一项以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为基本环节的特殊交际活动。“所谓交际,就是通过语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把信息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或其他人、或者通过语言达到某一个愿望。”而“要顺利地进行‘交际’,就必须使交际的双方都明白语言所传达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就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坤学;;识解解读:翻译中原文理解的认知语言学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2 文旭;;语义、认知与识解[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3 陈吉荣;;认知翻译研究的可贵探索——评《跨越语言的识解: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探索》[J];中国翻译;2010年05期

4 王治琴;;同词反义的认知释解——“框架”与“识解”[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5 俞建梁;;体验·识解·语法——读王寅教授《认知语法概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6 马秋月;;基于空间关系看汉语中“前”的语义网络构建[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7 王龙贵;;语篇连贯性的认知识解[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8 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9 彭懿;白解红;;形容词多义问题的识解差异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10 项成东;;幽默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互动[J];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华;;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诗歌创作的认知规律——以“思想之狐”为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明;;认知语言学在日本——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3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黄忠廉 焦鹏帅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科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建构翻译地理学新学科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杨亚东 张付华;省民语办到威宁自治县调研双语教育工作[N];贵州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业升;翻译中的识解运作[D];复旦大学;2004年

2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海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范畴化:概念库的经验识解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夏日光;省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翻译教学[D];西南大学;2010年

5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晓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Dao(道/Way)的多义性及其拓展的语义概念形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指称解读:限定名词词组的外指与前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刘辰诞;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D];河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加宏;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吴立莉;论认知取向的翻译和翻译教学[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廖立方;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连贯分析中的互补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王大成;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构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于燕萍;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杜玲莉;英汉语篇照应词的认知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吕芳;庄子《逍遥游》的博喻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9 靖安典;从认知角度看韩礼德的语法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逯红梅;篇章理解的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1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41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2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