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下误解产生的原因
本文关键词:交际语境下误解产生的原因
【摘要】:误解具体说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这种理解与表达者的愿望相违背。语境对理解和解释话语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语言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得以应用的,离开语境语言将失去限定的背景,语义难以界定,表达的意思将含糊不清,容易造成误解。本文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论,探讨在交际语境下误解产生的根源。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学院;
【关键词】: 误解 语境 顺应论
【基金】:吉林农业大学青年启动基金项目“从语境顺应论看误解对人际交流的影响”(201250)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一、误解误解是指在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在一定的语境下,表达者所表达的信息与接受者所理解的信息不一致时产生的错误理解。误解是交际双方的一种互动活动,由于交际双方的某些差异,在交际过程中这种互动活动产生偏差,造成接受者在信息解码中产生错误的一种现象,属于言语交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寿忠;;“误解”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2 马洪海;言语交际误解谈[J];修辞学习;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徐宏亮;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王惠敏;;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测试中的语用预设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陈宏;;文化导向型外语教学模式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韩颖;;歧义结构的翻译及其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魏月红;会话含义的语用阐释[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牛小玲;;解读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违反现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向朝红;;英汉词典语用信息处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明;;词典中的语用义及其局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杨文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从LDOCE2到LDOCE4[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杨文秀;;学习词典中的模糊限制语[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琼;;翻译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天舒;会话中刻意曲解引发的幽默[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征;;语用含糊的语境顺应性分析[J];前沿;2010年02期
2 廖晶,施红梅;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J];求索;2005年06期
3 叶晓艳;陈_g;;试析语言交往中刻意曲解的实现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肖小敏;;标记理论的语用学阐释[J];嘉应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白四新;;顺应论与交际中的人称指示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4期
6 李婧;;汉语奉承语的顺应性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毛延生;;被误解的“顺应”——语言顺应论之深度“误读”反思[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孙圆媛;;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语境顺应性[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9 张蕾;肖文科;;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10 贺华丽;;顺应论与翻译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承弼;;语境分类及其作用的初步探索(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刘凤玲;;论修辞语用中的适应原则[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徐英;;新闻翻译中的框架重构问题[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4 阎德早;方瑛;;试论汉外成语词典的设例与语境[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谢朝群;;什么是互动语言学?[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强;;刍议翻译素质培养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素珍;;试论合作原则及其偏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10 周耀东;;公开讲话话语中的权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赵念渝;警惕语境翻译中的“偷梁换柱”[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金中;话中有话的语言陷阱[N];天津日报;2010年
3 孙琴;谈汉语教学中举例的趣味性[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4 浙江大学 施旭;究竟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居延安邋宋怀强 吴洪林;跨语沟通: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跨世纪话题[N];文汇报;2007年
6 著名作家 王蒙邋崔丹丹 陈晓春 整理;语言的功能和陷阱[N];新华日报;2008年
7 闫廷亮;古代“万岁”一词含义的演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论的核心及其战略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郑巧;台湾“族语保护”成效知多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少云;话语误解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龚龙生;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盛若菁;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刘伟伟;科学语义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周薇薇;选择与顺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秦艳;从顺应论角度看企业年度报告中董事长致辞[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4 李锦;从顺应论角度看文化语境与语用翻译[D];暨南大学;2003年
5 宋亚宁;顺应论框架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周伟晓;从顺应论看口译过程中译员的创造性叛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7 石成成;汉语冗余否定的顺应论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刘剑;翻译的语用顺应观:以《红楼梦》为个案[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波;口语语篇的动态顺应性[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宛心;顺应论视角下误解的语境成因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1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4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