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不得”能性述补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01:07
本文关键词:“X不得”能性述补结构研究
【摘要】:能性述补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也比较重要的一种句法形式,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X不得”作为现代汉语能性述补结构的一种形式,在口语中使用较多,是现代汉语口语中比较常见的固定结构,有特殊的情态义。从不同角度对“X不得”进行研究,对深入认识现代汉语能性述补结构有重要意义。 “x不得”中的“X”,既可以由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构成,也可以由双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充当“X”的动词大多具有动作性和自主性。能够进入“X不得”的形容词必须是性质形容词。根据凝固的程度,将“X不得”分为临时性“X不得”和凝固性“X不得”,并且从句法功能、语义功能、语用功能三个层面分析“X不得”。“X不得”与其他谓词性结构一样,在句中主要作谓语成分。临时性“X不得”可以细分为两类:一是在已然状态下,动作的发出者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而不能实现某个动作行为,是对动作发出行为的客观的描述;二是处于未然状态,对还未发生的动作行为的否定,起“警示、提醒、劝告”的作用,以避免动作主体出现错误,造成损失。“X不得”有三个焦点——“X不得”后接的宾语、“X”和“得”。“X不得”在使用过程中带有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和态度,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X不得”经历了漫长的语法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X不得”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松散期、结合期和凝固期。“x不得”的松散期主要在入唐之前,这一阶段“X”与“不得”结构松散,还未形成“X不得”结构。“X”与“不得”既可以间接连用,也可以直接连用。“X”与“不得”在入唐之后开始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述补结构,在句中作谓语。宋代以后是“X不得”的凝固期,在这一阶段形成了典型的能性述补结构。这一时期,“X不得”使用频繁,“X”除了动词之外还由形容词构成。某些“X不得”也在这一阶段凝固成词。宋元时期,“X不得”多表示动作的发出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使某个动作不能发出,到了明清以后,“X不得”凝固程度加深,逐渐衍生出第二种意义:表示提醒、劝告、警示、禁止等义,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并从隐喻和重新分析这两个角度分析“X不得”语法化的原因。 “怪不得”、“了不得”以及“恨不得”是“X不得”完全凝固的产物,它们经过词汇化后,其内部构成成分的意义不断虚化,“不”的否定意义消失,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符合构式的标准,因此,判断这三类“X不得”是构式。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X不得”构式义的形成。这三类“X不得”经过重新分析、主观化之后,由跨层结构最终演变为一个固定的词,语义由表示“对某种客观事实的否定”的词组义演变为表达“某种主观情感”的词汇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关键词】:“X不得” 语法化 构式 主观性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13
- 一、选题缘起及选题意义8-9
- 二、研究成果综述9-12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2
- 四、语料来源12-13
- 第一章 “X不得”的类型及语法功能13-28
- 第一节 “X不得”的构成及类型13-19
- 一、“X不得”中的“X”13-17
- 二、“X不得”中的“不得”17
- 三、“X不得”的类型17-19
- 四、小结19
- 第二节 “X不得”的语法功能19-28
- 一、“X不得”的句法功能19-21
- 二、“X不得”的语义功能21-23
- 三、“X不得”的语用功能23-27
- 四、小结27-28
- 第二章 “X不得”的语法化过程和机制28-40
- 第一节 “X不得”的语法化过程28-37
- 一、松散期28-30
- 二、结合期30-32
- 三、凝固期32-36
- 四、小结36-37
- 第二节 “X不得”的语法化机制37-40
- 一、隐喻机制37-38
- 二、重新分析38-39
- 三、小结39-40
- 第三章 构式类“X不得”结构40-48
- 第一节 “怪不得”的构式分析41-44
- 一、“怪不得”的结构形式41-42
- 二、“怪不得”的构式义42-44
- 第二节 “了不得”的构式分析44-46
- 一、“了不得”的结构形式44-45
- 二、“了不得”的构式义45-46
- 第三节 “恨不得”的构式分析46-48
- 一、“恨不得”的结构形式46
- 二、“恨不得”构式义46-47
- 三、小结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齐春红;“不得”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张有军;;语法化与范畴化:语法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5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6 陈宏俊;浅谈隐喻和范畴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王德亮;;“很+NP”的构式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杨平;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0年01期
9 王娇娇;;试论类推机制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贺炜;;论“得”及其语法化的过程和动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Y冒,
本文编号:1045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4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