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华人的双语境文化教育
本文关键词:墨西哥华人的双语境文化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墨西哥华人 双语境 文化教育 语言习得 传统文化
【摘要】:全球化促使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人口大量的往来迁移。目前在墨西哥的华人对于新环境的态度已从生存性适应过渡到主动应对,但我们还需进一步努力,把中国文化推向墨西哥,从而体现出双边交流的更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墨西哥的汉语教育、西语教育以及墨西哥华人双语境教育状况的分析,针对墨西哥语言环境的特点,提出推动双语境文化教育在墨西哥发展的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 墨西哥华人 双语境 文化教育 语言习得 传统文化
【基金】: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墨西哥华人的双语境关系研究”(项目编号:CUC12C0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文化通常会在人们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并影响着人们思维模式的形成。墨西哥的土著印第安人是那里较早的居民,他们至今不仅保持着原有的语言、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而且仍以人数众多的集团优势捍卫着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目前的墨西哥一直沿袭着殖民时期的西班牙文化。在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颖;龚德胜;林松;;闽台两岸太极拳交流平台构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傅冰;;典型人物报道:时代变迁后的新途径[J];传媒观察;2009年03期
3 贾广惠;;论依附传播与当代殖民化后果[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李春雷;钟雪艳;;山寨文化与网民媒介素养[J];当代传播;2010年01期
5 李建军;;提升新疆文化对外传播力的路径选择[J];当代传播;2012年02期
6 李朝阳;;“春晚”的身份定位与功能前瞻[J];电视研究;2010年05期
7 刘俭云;;民族地区舆论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06期
8 张振宇;张西子;;自“名”而“动” 由“人”及“物”——中国古代“媒介”概念的意义变迁[J];国际新闻界;2011年05期
9 申光;;中医药术语英语翻译原则的确立问题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沈奕霏;;从哲学视角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传播[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诗蒂;任正安;;转型期中国大众文化嬗变与传媒的角色[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3 龙运荣;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特木尔巴根;雪山蒙古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王燕飞;《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6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7 岳志强;“文化传播”理论视角中的传教士与美国华人社会(1848-1900)[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林志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其规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方敏;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张延文;世纪之交的诗歌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泓;论电视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城;北京国际马拉松的品牌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伍芳;试论电视媒介与网络媒介的融合[D];云南大学;2011年
4 顾怡洁;网络草根偶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申小玉;论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平;井冈山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丽真;三坊七巷中家族联姻现象及其影响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荻;大课程背景下高校篮球教学新理念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奕璇;辽代的文学传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杜方江;大众文化下的赵本山现象[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东;;Roeper和Williams的《参数设定》[J];当代语言学;1991年02期
2 蔡金亭;对语言习得的语言哲学解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王春娣,纪雪梅;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6期
4 范荣玲;语言习得理论与第二外语学习模式[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黄炳瑜;大学英语专业阅读课程语言习得探讨[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贾冠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7 王开建,孔飞燕;外语课堂教学互动策略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6期
8 张红梅;儿童第二语言习得对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年02期
9 陈军,蔡爱华;大学英语教材“以主题为中心”的理论探索[J];温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李金满;语言标记性和语言习得[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家英;;语感和语言习得[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文宇;;语言习得与人脑的先天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毅丽;;浅谈现代化电教手段在role-play中的作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汤亚平;;第二语言习得与教材语料的关系[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常江;;大学生应用写作学习难点及对策研究一:语言转换[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杨泽红;;双语词典的文化功能[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骆祖佩;许政援;;八十年代的语言习得理论和模型[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张碧川;王小捷;徐文智;刘冬雪;;汉语儿童口语语料库的建立及语料初步统计分析[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9 康家香;;我看幼儿English之习得[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辉 张远成;非宏观语言习得理论的探索者———单兴缘教授[N];科技日报;2004年
2 睢县孙聚寨乡第三初级中学 轩慎阳;浅谈情景教学在课堂中的使用[N];学知报;2011年
3 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教育部国家督学 韩清林;中小学英语自主习得教学法实验的成功尝试[N];光明日报;2003年
4 邓蒙 段元斌 记者 葛静;市领导会见美国语言习得资源中心客人[N];南昌日报;2010年
5 白国东;创设乐学氛围 内化乐学恒力[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6 赖建东;强化高中阶段语言运用能力培养[N];光明日报;2004年
7 刘彤 编辑;咿咿呀呀学英语[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华南理工大学英语教师 周娉娣;82%的学生认可《综合教程》课文选材[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吕文澎 王法吉;中国英语——英语在中国社会文化中再生[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暴丽颖;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的语言石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周晓;语言习得的基因和脑基础[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建琴;中国外语学习者公式化语言加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贾红霞;普通话儿童空间范畴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6 袁平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许苏;基于默会认识论的体悟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董霄云;探析文化视界下的我国双语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牛毓梅;中国学生早期英语过渡语中时体习得状况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莉;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课堂中的话语调整手段[D];山东大学;2005年
2 张剑平;英语对于中国学生德语学习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8年
3 王庆玲;高职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芳;普遍语法理论与英语作为外语学习/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弥晓华;负迁移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体现分析及其避免措施[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崔长福;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佳;儿童英语教学全身反应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8 李定荣;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幼儿语言学习情境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芳欣;小茅坡营小学双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秦小康;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9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4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