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时期国际路线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
本文关键词:“左联”时期国际路线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
更多相关文章: “左联”时期 国际路线 马克思主义文论 译介
【摘要】:"左联"时期,中国进步文艺界执行的是国际路线,因而在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追随苏联文艺界文论动向的整体性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中国文艺界开始注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论文献的译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论文献译介份额开始明显增加;高尔基的文论文献开始成为译介的重点,出现了"抢译高尔基"的现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开始成为另一译介引进的重点;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弗里契等人文论文献的译介逐渐边缘化。中国进步文艺界在对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中的这一基本取向,使我国文论界较为迅速地输入了当时世界上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建构的最新成果,接通了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界的沟通渠道。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 “左联”时期 国际路线 马克思主义文论 译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苏维埃文艺到新民主主义文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历史进程研究”(08JA751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苏区文艺到延安文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08BZW007)
【分类号】:I046;H059
【正文快照】: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这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译介传播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左联”成立之初,就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与批评”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方针[1](P9),并马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1932年3月,“左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庆福;高尔基文论在中国[J];苏联文学;1988年04期
2 芦田肇;张欣;;鲁迅、冯雪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接受(一)——水沫版、光华版《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版本、材源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南先;;苏联文艺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李今;苏共文艺政策、理论的译介及其对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1期
3 姜振昌;新文学裂变中的“革命文学论争”:“鲶鱼效应”与鲁迅的抉择[J];学术探索;2003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剑;“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薛羽;“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思想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红梅;现实主义理论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涂军;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惠玲;论高尔基的文学语言观[D];辽宁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肖华;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大渊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陈晓明;;重论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斗争——革命文艺理论的发生学探讨[J];文艺争鸣;2008年11期
3 梁工;教学要不断改革[J];俄罗斯文艺;1983年04期
4 韦建国;四谈高尔基再认识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旗手还是摆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贺庆升;;高尔基与托尔斯泰——略谈本世纪初现实主义的发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6 陈晓明;;现实主义理论在“当代”重新确立时的内在差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冯宪光;;六十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译介和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10期
8 许明;回应当下性──关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J];文艺研究;2000年04期
9 华中思;全国高尔基学术讨论会在大连举行[J];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03期
10 王道乾;;现实的员正名字就是革命——纪念高尔基诞辰九十五周年[J];上海文学;196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保端;;关于“开放体系”理论和我的几点看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2 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拓展[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丁一;;“两结合”浅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4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仁香;;马克思主义文论应直面现实[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夏虹;;“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7 汤龙发;;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8 高辉;张颖颖;;论瞿秋白对马克思现实主义理论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9 刘保端;;社会主义文学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10 宋今丹;陈誉华;张福会;王芸庆;;高尔基氏体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介之;俄罗斯文学研究——热点[N];文艺报;2001年
2 李舫;像火一样燃烧[N];人民日报;2006年
3 洪烛;回忆我的文学父亲[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刘少华;我爱勇敢高翔的海燕[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5 杨建民;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复杂心情[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韩瑞亭;访高尔基文学院[N];文艺报;2000年
7 吴清资;穿越时空的经典[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8 童道明;高尔基笔下的李鸿章[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叶辉邋高平;陈寿朋:茫茫沙海上的海燕之歌[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王玉梅;我国15位翻译家、学者获俄罗斯高尔基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青;斯·茨威格在中国(1949年-2005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姜倩;幻想与现实:二十世纪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D];复旦大学;2006年
3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丁敏;席勒在中国:1840-2008[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徐来;《庄子》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江帆;他乡的石头记:《红楼梦》百年英译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蒋向艳;向着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觉探寻[D];复旦大学;2005年
8 罗永生;走向“正规”[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郭恋东;论中国现代文坛对“意识流”的接受[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黄寒冰;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语境下的“第四种剧本”[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军;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侯平川;“中马”文论概念体系的形成与“苏马”文论渊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帆;阿赫玛托娃与中国诗歌[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熊飞宇;《文艺阵地》中外国文学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薇;茅盾与自然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珊;“物”的三副面孔[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琴芳;高尔基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理论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6年
8 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中现实主义概念的演变[D];河南大学;2008年
9 王东升;解析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路径[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径华;心灵的乌托邦——重读高尔基的《母亲》[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55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5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