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语言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8 23:45

  本文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语言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语言学 网络语言 动因理性认知


【摘要】: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传播催生了新的语言文化。考察网络语言形成,是互联时代人际交流方式突变、虚拟网络中共时性文字交流客观需要和社会转型及其大众化、全球化共谋的结果。通过对网络语言分类考查,结合语域差异分析认为,网络环境中的包容,大众传媒中的审慎,文化传承中的严谨是网络语言文化认知的理性态度。
【作者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网络语言 动因理性认知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课题(WLWH12-3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本质就是用于社会交际目的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1〕,是特定社会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2〕。互联网及其交流终端的日益生活化,加速了社会变迁,改变了人类社会人际交流的传统时空定式,在虚拟网络环境中,一种具有显著特征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铁范;张秋杭;;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J];修辞学习;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元春;;校园bbs语言概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杨祺;;中国建筑文化的根基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3 张云瑞;;论网络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4 高青芝;;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韩莎;;解读火星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肖惠萍;;“程度副词+名词”的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及发展趋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宋贝贝;路艳梅;;论网络语言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华学文;;网络语言规范化再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9 袁剑龙;;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忧思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亚非;;基于文本的CMC语言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伟;;语文词典中网络词语的收录[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美莺;;网络语言刍议[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一集)[C];2003年

4 郭嘉伟;亢世勇;;新词语研究的现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向丽均;;浅析网络新闻标题词语运用的特色[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邓倩;;文化融合视阈下的网络语言[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王树声;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冯务中;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6 伍鸿亮;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娇;网络语言形成发展动因分析及其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爽;关于网络符号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文化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雁平;网络文化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正面影响及其实践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鹤瑞;2000-2009年我国网络语言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惠萍;博客标题语言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朝军;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贺倩;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高晶晶;模因视角下网络语言的造词机制和进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韦敏;关联理论视角下网络热词的翻译[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网络语言[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2 史良玉;;网络语言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江艳;;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语言[J];消费导刊;2008年09期

4 张妍;;网络语言之社会语言学视角探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3期

5 曹琴;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白话文运动[J];社会科学家;2005年04期

6 刘改琳;孙莹;;网络语言产生的社会原因分析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7 杨桂玲;;小议网络语言现象[J];大家;2010年11期

8 王璐;;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结合2010年网络流行语探析[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5期

9 董宏程;;网络语言的性质及其非理性语义倾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曲彦斌;王焯;;网络语言的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兼就《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部分谈网络语言生活的和谐问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展照英;;浅谈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区别[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于桂英;;我对网络语言的认识[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熊前莉;;网络语言的词汇理据分析[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7 周建民;;网络语言中的汉语拼音字母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8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文现代化[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周明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梅龙宝;桑龙扬;程霄;;网络语言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玉成;网络语言 我们能拒绝吗[N];北京日报;2000年

2 姚玉成;网络语言走过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辽宁社科院 曲彦斌;网络语言的使用与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金振邦;网络语言,关注还是漠视?[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黄小英;关注网络语言[N];福建日报;2000年

6 梁睿 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N];光明日报;2002年

7 鲍晓倩;请对网络语言多一点儿耐心[N];经济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庄严;亦忧亦患难取舍[N];吉林日报;2005年

9 姚玉成;我们能拒绝网络语言吗?[N];金融时报;2000年

10 姚玉成;网络语言,,我们能拒绝吗[N];人民法院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白鸽;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语言文字变革运动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俞永植;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7 河崎深雪;汉语“角色语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周红红;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额尔敦图雅;城市蒙古人语言态度调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霜艳;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周克花;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阮玮;网络商店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游;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瑾;汉英网络语言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帆;“火星文”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早垒;中英文中的网络语言[D];四川大学;2004年

8 任容华;新型被动结构“被V_双”的传播与认知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文方;汉语网络语言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丽杰;网络语言的词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57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57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d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