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人体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7:32
本文关键词:《文心雕龙》的人体隐喻研究
【摘要】:从《文心雕龙》研究的角度讲,《文心雕龙》的人体隐喻研究是在语言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视野内的创新尝试。从认知隐喻学的角度看,《文心雕龙》全书贯穿着“文即人体”的潜在的结构隐喻,“文即人体”这个根隐喻产生了系统完整的“子隐喻”。本文研究的对象正是《文心雕龙》中的人体隐喻现象,通过分析“人—文”结构、“实体人体器官—文章外质”、“抽象人体器官—文章内蕴”之间的对应投射,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理解《文心雕龙》这部巨著。 本论文存在难点有二:一是语料《文心雕龙》本身“体大虑周”,“纲举目张,枝分派别,假譬取象,变化无穷”。(明张之象语,张刻本《文心雕龙》序)对文意的理解是笔者探索过程中的大障碍。二是认知语言学理论(尤其是认知隐喻)虽在早在国外语言学界形成了研究热潮,但是在国内的研究却略显滞后,前人在以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具体分本的论文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先讲理论后代文本的模式,理论和文本分析的结合不够完美。 论文创新点亦有二:一是源流考求和内部求证相结合;二是利用新理论、采用新视角,从文化语境和概念分析进行内部求证是对传统的《文心雕龙》释义和词汇研究的突破。 论文在综合运用词汇学、语义学和认知隐喻等相关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心雕龙》文本出发,通过对《文心雕龙》全书进行梳理,将其中涉及隐喻的人体词汇进行了有组织有条理的分类,而后通过文本中对具体词汇使用的文句的统计和分析,力图展现一个《文心雕龙》全新的侧面,希望通过运用新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对《文心雕龙》做出的系统梳理和科学解释,对认知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本的解读的结合做一番创新性的尝试,力图真实、客观地分析《文心雕龙》中的人体隐喻的来龙去脉。文章共五章,各章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是对论文的研究对象、当前研究状况、写作目的、要点、创新点等做出了陈述,并将本文所涉及的主要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做简要说明。 第二章分析“文章即人体”的隐喻框架。本文认为《文心雕龙》的作者在写作中把“文章即人体”这个宏大的隐喻结构暗藏在全书的行文脉络中,第二章通过对刘勰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文化语境对《文心雕龙》一书写作的影响作简单梳理,而后通过剖析“文(章)—(人)体”映射关系,解释“体”在《文心雕龙》中的认知隐喻。 第三章主要是对文本中涉及到的“骨”“肌肤”“脉”等实体人体词及其相关词汇的认知隐喻进行研究。 第四章主要分析《文心雕龙》书中的抽象人体词语,如“心”、“气”及其相关词语的隐喻。通过上述几个侧面对文本的分析,总结《文心雕龙》一书中的无处不在的人体隐喻现象,并且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为相关词汇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第五章为本文总结,总结全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同时列出本文诸多不足之处和有待于以后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文心雕龙 认知隐喻 人体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
【目录】:
- CONTENTS6-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12-13
- 1.2 《文心雕龙》研究概况13-16
- 1.2.1 校勘、训诂方面13-14
- 1.2.2 理论研究方面14-15
- 1.2.3 工具书方面15-16
- 1.2.4 其他方面16
- 1.3 难点和创新点16-17
- 1.4 研究方法17
- 1.5 相关认知语言学理论17-18
- 1.5.1 隐喻17-18
- 1.5.2 转喻18
- 1.6 认知隐喻与比喻修辞格的联系和区别18-20
- 第二章 “文章即人体”的隐喻框架20-29
- 2.1 人体认知隐喻理论20-21
- 2.2 “文章即人体”的认知文化语境21-23
- 2.2.1 人本哲学和人化批评的艺术理论21-22
- 2.2.2 两汉的相术和人物品评22-23
- 2.3 “文章即人体”的隐喻分析23-29
- 2.3.1 “体”的普通意义23-26
- 2.3.2 《文心雕龙》中“体”的意义分析26-27
- 2.3.3 小结27-29
- 第三章 《文心雕龙》中实体人体词语的隐喻29-42
- 3.1 《文心雕龙》“骨”的隐喻29-36
- 3.1.1 “骨”的普通意义29-32
- 3.1.2 《文心雕龙》之“骨”32-35
- 3.1.3 “骨鲠”的意象解析35
- 3.1.4 “骨髓”的意象解析35-36
- 3.2 《文心雕龙》“肌肤”的隐喻36-39
- 3.3 《文心雕龙》“脉”的隐喻39-42
- 第四章 《文心雕龙》中抽象人体词语的隐喻42-54
- 4.1 《文心雕龙》“心”的隐喻42-46
- 4.1.1 “神明”的意象解析44-45
- 4.1.2 “情志为神明”的解析45-46
- 4.2 《文心雕龙》“气”的隐喻46-54
- 4.2.1 “声气”的意象解析52
- 4.2.2 “宫商为声气”的意象解析52-54
- 第五章 总结54-56
- 5.1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54-55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5-56
- 5.2.1 本文的不足55
- 5.2.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5-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 附表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张巨武;;基于体验哲学的人体隐喻认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何书;;古汉语词义引申的认知原型阐释[J];学术交流;2007年04期
4 宋海燕;;人体隐喻与汉语人体器官类俗语的文化内涵[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6期
5 赵艳芳,周红;语义范畴与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062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6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