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22:39

  本文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法化研究 理论构建 共时变化 社会语言学视野 年龄 性别因素


【摘要】:过去的30年里,语言变化问题在语法化理论框架中得到了充分研究。与此同时,语法化理论研究也面临着来自学科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批评和挑战。在这场论争之中,甚至听到了"语法化是否存在"这样的质疑之声。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入手,试图通过社会、语言、说话人三者关系的重新确认,为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考察语言的共时变化,为正确理解语法化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提供另一种思路。为此,我们从语法化创始人Meillet的语言哲学思想入手,基于"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的论断,注重社会文化与语言使用者对于语言变化的作用与影响。针对语法化研究缺乏句法共时分析的问题,我们从现有社会语言学研究中,抽象出共时句法变化现象("be+like"和"asfaras"),加以分析和讨论。同时,"镜像对比投射模式"的提出,有助于解决"单向性假设"的理论问题。本文还采用多维的视角,讨论了语言学研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
【关键词】语法化研究 理论构建 共时变化 社会语言学视野 年龄 性别因素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理论语言学研究表明,应当从进化论的角度研究语言现象,以便为产生新的语言学理论做好准备(Hauser et al.2001;Jakendoff2001;Lehmann2002)。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法化现象的研究,在西方语言学界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了比较语言学之后,研究语言变化普遍规律的显学之一(Campbe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志民;马丁内及其语言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2 姚小平;语言学史研究诸方面——罗宾斯《语言学简史》(1997)读后[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B.Heine;T.Kuteva;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介[J];当代语言学;2010年01期

2 林有苗;;《语言接触与语法演变》介评[J];现代外语;2008年02期

3 E.van Gelderen;周流溪;杨成虎;;《语法化所体现的经济原则》介绍[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4 李明;;第二届汉语语法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J];中国语文;2004年02期

5 饶立平;;浅析语法化的单向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8期

6 刘进;;语法化理论综述[J];殷都学刊;2006年01期

7 郝凤娟;;《马氏文通》与汉语语法化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8 田丽;;形式理论框架下的语法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9 管春林;;语法化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所”字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5期

10 苏章海;李志岭;;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元语言系统刍议[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新;;从英汉语对比角度谈体的中立化理论构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姚莉;汉语语法化的前世今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清衣;“翻译全球文化:走向跨学科的理论构建”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2 辛燕;从系统功能角度诠释语法化[D];苏州大学;2009年

3 付宁;语法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长安;“还”和“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肖小平;代动词“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一涛;山西文水方言的趋向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思华;插入语“据说”的语法化与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丽娜;分句结合方式的语法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青宇;语用充实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裴锦隆;《现代汉语词典》对介词语法化过程相关的词汇语义现象的处理[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月萍;论“可是”[D];河南大学;2010年

6 张静;“V起”的句法、语义及语法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代瑜;语法化视角的现代汉语副词标注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樊城呈;“看来”、“想来”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煜;“再X不过”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豆会;河南商丘方言中“敢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3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63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