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分析哲学”的一个新动态——布兰顿的意义理论概览
本文关键词:“语言分析哲学”的一个新动态——布兰顿的意义理论概览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分析哲学 意义理论 实用主义 布兰顿 意义
【摘要】:自从语言转由之后,"语言分析哲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了相应的研究形态。布兰顿的分析实用主义的意义理论昭示着分析哲学的新动态,是哲学上的新的里程碑。根据"语言分析哲学"的八个基本形态,可以得出一条结论:"语言分析哲学"的前景与任务离不开意义问题的研究,"意义追问"比"真的追求"更应该是"语言分析哲学"的核心内容。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语言分析哲学 意义理论 实用主义 布兰顿 意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话语理解中他心语境与语义连贯的互动关系研究”(12BYY1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如何借言行事:递归性的语用视角”(13YJC740051)
【分类号】:H0-02;B0-05
【正文快照】: 一、弓I言西方哲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古代本体论,近代和近现代认识论,现代英美分析哲学和欧陆现象学与解释学。在语言转向之后的分析哲学又叫analytic philosophy of language⑴1,即“语言分析哲学”t?。“语言分析哲学”虽然以意义问题研究为主,体现出了不同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江怡;;语言哲学在中国:问题、进路和方法[J];外语学刊;2013年02期
2 王爱华;;Brandom的意义整体论和交流观[J];外语学刊;2013年02期
3 陈亚军;;德国古典哲学、美国实用主义及推论主义语义学——罗伯特·布兰顿教授访谈(上)[J];哲学分析;2010年01期
4 李红;布兰顿:语言哲学中的哥白尼式转折[J];世界哲学;2005年06期
5 J.哈贝马斯 ,韩东晖;从康德到黑格尔:罗伯特·布兰顿的语用学语言哲学[J];世界哲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亚军;;“世界”的失而复得——新实用主义三大家的理论主题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2 徐竹;;理性空间的社会化:布兰顿规范性实践概念的社会科学哲学意蕴[J];哲学分析;2011年04期
3 陈亚军;;将分析哲学奠定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布兰顿的语言实用主义述评[J];哲学研究;2012年01期
4 戴潘;;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与整体论批评[J];哲学分析;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2 武庆荣;布兰顿推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晓晴;康德哲学中的法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怡;分析哲学在中国[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平,郑溟;意义与生存境域——海德格尔生存论语境对意义研究的基础性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华锡兰;;浅论“大学语文”的现状和学科改革[J];大众文艺;2011年06期
3 龚从贵;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吴建伟;;似花还似非花——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翻译预留的拓展空间[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龚世莲;;语言哲学意义理论与人的地位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贞元;;对达米特反实在论意义理论的进一步思考[J];民营科技;2009年03期
7 曹丹;周维杰;;论意义探讨中的语境问题[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宋杨;;西方意义理论视角下的译学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苟志效,马红安;意义论论纲[J];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10 李可;滕芳;;应用语言哲学的意义理论于第二语言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瑞娜;;当代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走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张灏;;意义与指称不可兼得——对一种意义理论的批评[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欧阳燕;;翻译研究的语言哲学途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海东邋(书评人);大学语文教不教?[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3 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论的核心及其战略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桑宜川 加拿大枫叶出版社;人体学转向:语言哲学研究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石福祈;西方哲学中的“符号”概念[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毛莉 编译;《魔法千字文》让韩国孩子重拾汉字[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航赞;迈克尔·达米特的语义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2 张良林;莫里斯符号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强;皮尔士实用主义思想对语用学起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章吕;普特南新语义学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周立奇;语词 言语行为 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邵明菲;意义理论研究:戴维森纲领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周幸;符号学意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静;奥斯汀、塞尔言语行为理论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杨征征;约翰·塞尔意向性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赵雅丽;意义理论的意向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王娟;对奎因行为主义意义理论的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付宁;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4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6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