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林语堂与词典的不解之缘

发布时间:2017-10-20 05:27

  本文关键词:林语堂与词典的不解之缘


  更多相关文章: 林语堂 词典 创作 翻译


【摘要】:本文从林语堂看词典、用词典和编词典三个方面解读林语堂在词典学的思想和遗产及其在中国词典编纂史中的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林语堂 词典 创作 翻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N-gram的多语言共存文本复制取证研究”,课题号:6117314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林语堂创作与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
【分类号】:K825.5;H061
【正文快照】: 提起林语堂,一般人都知道他是作家、翻译家、幽默大师等,而发明家、词典编撰家的身份却很少提及。林语堂认为,他编撰的汉英词典是其一生中英跨文化双语创作与翻译的巅峰之作,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林语堂词典在国内很少能见到,仅为少数人知道;词典在其著译生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丰逢奉;林语堂的词典“应用”论[J];辞书研究;1996年06期

2 舒启全;评林氏《当代汉英词典》[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歆;;跨文化交际中饮食文化差异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2 李娟;;浅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才智;2011年12期

3 金欣欣;评《汉语普通话正音字典》[J];辞书研究;2001年01期

4 马志伟,金欣欣;《应用汉语词典》的新意和不足[J];辞书研究;2002年04期

5 马启俊;;词典批评和词典的客观性[J];辞书研究;2009年05期

6 黄宗贤;;返璞归真——老子《道德经》的文本解读[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4期

7 孙张静;;阐释学理论视野下的译者主体性——以《浮生六记》林译本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王兆胜;林语堂与邵洵美[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许春翎;;从审美视角品读林语堂的翻译标准——以林语堂英译《归去来兮辞》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史玮璇;雷秀云;;中德饮食文化差异浅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詹乔;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李洁;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6 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维吾尔族城乡女性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王笑菁;王者归来之现代魅影[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燕;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角度对比分析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淼;新经济时代下的厨具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3 何萍;文化视角下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结合[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4 左志香;网网时代婆媳关系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芳;林语堂的“第三空间”和他的翻译《浮生六记》[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庞瑛;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晓燕;内容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邓蓓;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观照下的幽默话语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政廷;《幽默的中国人》英译过程中核心词汇及引文的翻译技巧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吴鹏;辜鸿铭《论语》英译中的“杂合”特征解读[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幽默的高超[J];小康;2008年12期

2 杨柳;通俗翻译的“震惊”效果与日常生活的审美精神——林语堂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3 邵毅;;林语堂翻译观述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陈荣东;一篇不该忽视的译论——从《论翻译》一文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J];中国翻译;1997年04期

5 陈羽纶;;《英汉小词典》的编写[J];辞书研究;1981年01期

6 郎江涛,王静;林语堂译学思想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9期

7 翟红梅,张德让;译者中心论与翻译文本的选择——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曾东京;;也论翻译学词典[J];中国翻译;2005年04期

9 王馥芳,罗敏莉;语料库词典学的兴起与发展[J];辞书研究;2004年05期

10 苑思;;词典学国际讨论会在英国召开[J];当代语言学;197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华;;词典比较研究的基础和目标[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卢润祥;;评《词和词典》一书的词典学部分[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3 赵彦春;;认知词典学发轫——关于词典学认知方法的探索[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4 李少丹;;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的修辞探析[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张柏然;;《词典学词典》读后随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党军;;双语词典的多模态化——用户·词典·编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郑定欧;;方法论的呼唤[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郑定欧;;汉外词典学纲要[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衷娌;;论《闺房记乐》译文的语气隐喻现象化解中英言语交际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楚祥;;积极型汉外词典——原则与框架[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语言所 谭景春;语言所词典室不平凡的50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记者 李强 李全宏;《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山西日报;2009年

3 林长华;趣味残缺字[N];山西日报;2005年

4 王文华 张红兵;《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皇城相府召开[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许嘉璐;辞书编纂工作的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N];团结报;2007年

6 张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李景端;地缘环境造就人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许曦明;汉语意识的呼唤[N];文艺报;2007年

9 潘凤亮;语言是条流动的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0 马承钧;作家不是“作家班”培养出来的[N];工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玫;意义、词典与词典释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赵巍;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3 田兵;义项的区分与描写[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4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木拉特(VELMYRAT ANNAYEV);从《汉土词典》的编写看双语词典编写的若干问题[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丹阳;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本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赵刚;汉英词典翻译的篇章语言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雷;译学词典的本体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徐涛;词汇函数的理论与应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春梅;林语堂:辨证主义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D];厦门大学;2006年

2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邓静子;从中介语视角解读翻译[D];中南大学;2008年

4 马秋利;译者主体的互文性视角[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潘旭敏;以写作的名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茜;从人格心理学角度论译者主体性[D];中南大学;2008年

7 付晓;林语堂翻译思想浅释[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李巧芳;奈达的翻译理论与林语堂翻译观之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钟运伟;国内熟语类词典考察及编纂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10 孙菊芬;《广雅·释沽》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65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65489.html

上一篇:巴蜀方言的审美特征研究  
下一篇: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c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