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大词典》的修订
本文关键词:《世说新语大词典》的修订
【摘要】:《世说新语》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不同层次读者阅读和研究的需要,商务印书馆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两部有关此书的专书词典。两部词典各有优长,但也还有美中不足之处,诸如词条的漏收、释义的舛误、前后失照等问题。为弥补上述缺憾,我们在吸收两部词典优点的基础上编纂了《世说新语大词典》。新编的词典力求克服上述遗憾,尽可能将新的科研成果浓缩纳入词典,收罗力求完备,释义力求精确,拓宽视野,补充书证,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学术信息。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大词典 编后
【分类号】:H164
【正文快照】: 《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中古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藏,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从东汉至魏晋间一些重要人物特别是朝野名士的逸闻趣事。东汉到魏晋期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美学、民俗、伦理,无不从此书中折射出各自的影像。缘此,《世说新语》在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尚慈;专书词典的新成果──读两部《世说新语词(辞)典》[J];辞书研究;1995年02期
2 董志翘;;《世说新语》疑难词语考索[J];古汉语研究;2007年02期
3 蒋宗许;《世说新语》疑难词句杂说[J];古汉语研究;1998年01期
4 方一新;《世说新语》词语拾诂[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董志翘;;《世说新语》疑难词语考索(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汪维辉;;《世说新语》词语考辨[J];中国语文;2000年02期
7 方一新;;《世说新语》语词释义[J];语言研究;1990年02期
8 刘尚慈;;《世说新语》释词琐记[J];中国语文;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av之;朱冠明;;佛典与汉语语法研究——20世纪国内佛教汉语研究回顾之二[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6年00期
2 鲍金华;;两部《世说新语词(辞)典》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2010年04期
3 朱冠明;;中古佛典与汉语受事主语句的发展——兼谈佛经翻译影响汉语语法的模式[J];中国语文;2011年02期
4 张秀清;;释《世说新语·方正》“让杜许”[J];语文学刊;201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世民;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凡;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同义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戴丽琴;《世说新语》与佛教[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春琴;南北朝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秦蓁;六朝之史学与世风[D];复旦大学;2012年
7 韩淑红;两汉非佛典外来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以为”和“以为”句多角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梦;《世说新语·文学》英译商榷[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丽娜;《世说新语》空语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晓燕;《世说新语》名词同义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卢欣欣;《世说新语》与魏晋美学新风[D];郑州大学;2002年
6 刘文霞;《世说新语》中的判断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高钰京;《世说新语》中实义动词同义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朱洁;《世说新语》人称代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冯青;《世说新语》与《晋书》异文词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希乐;《魏书》指示代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英;;《何氏语林》嘉靖刻本三考[J];文献;2010年01期
2 李小磊;;世说新语三则[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1年03期
3 郑学_";;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札记(二)[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4 任祖镛;;《周处》浅析[J];江苏教育;1983年04期
5 郑学_";;《世说新语·文学篇》札记(三)——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拾遗[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6 敦庞;;不知其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6年04期
7 马嘉园;;“魏晋风度”的精彩摹画——解读《世说新语》[J];深交所;2005年08期
8 陈圣宇;;“凤毛”与避家讳[J];阅读与写作;2006年07期
9 阎步克;;阮咸何曾与猪同饮[J];文史知识;2007年01期
10 吴正岚;;论会稽“四族之俊”的得名——兼论东晋名士标准的变迁[J];古典文献研究;2003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志祥;;“雅量”与“任诞”——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玄学的审美取向及其分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谢国桢;;瓜蒂庵读明代史乘题识[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3 武任恒;;中国古代著名笔记《世说新语》的社会心理学价值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邓魁英;;辛稼轩的俳谐词[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5 王永平;;略论谢安之“家教”[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韩宁平;;羊祜:儒玄兼修的政治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瑞君;;魏晋人物品评与李白诗歌[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8 贾晋华;;李白与名士传统[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9 葭森健介;;门阀“贵族”支配及“清”的理念[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南炳文;;正直博学的焦澹园[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硕 台湾;两岸网民的世说新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钱建伟;我们需要“世说新语”[N];苏州日报;2008年
3 刘萍;彰显独特文化视角[N];中华新闻报;2006年
4 梁想;“胡为乎泥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赵献涛;鲁迅与《今世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陈江 实习生黄洁;世说新语话“典当”[N];解放日报;2002年
7 书评人 王怜花;风华绝代:谢安和他的时代[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小谢 由美;魏晋名士的梳妆台[N];发展导报;2005年
9 朱晓平;“画说”力农[N];绍兴日报;2008年
10 吴小如;选诗要依据可靠版本[N];人民政协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晓菲;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徐国荣;中古文士生命观及其文学表述[D];南京大学;1998年
3 刘硕伟;诗品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赵雷;士族与魏晋南朝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D];复旦大学;2008年
6 阎秋凤;竹林玄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徐芬;晋宋之际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磊;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宝;魏晋文学与儒学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史冬青;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的历时考察[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梦;《世说新语·文学》英译商榷[D];复旦大学;2011年
2 钟怡音;《世说新语》中门阀士人的家族与家族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化晓方;论《世说新语》的叙事艺术及其历史地位[D];西北大学;2008年
4 陈艳;《世说新语》词语释义商榷[D];湘潭大学;2008年
5 毛琳琳;《世说新语》与宋元话本连词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明;《世说新语》副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长印;沈家本《世说注所引书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建华;《晋书》材料源于《世说新语》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左凌姣;《世说新语》比较句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王志兵;论《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形象[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6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6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