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学习维吾尔语动词被动态与自复态的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0 10:04

  本文关键词: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学习维吾尔语动词被动态与自复态的偏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维吾尔语专业学生 被动态和自复态 偏误类型


【摘要】:维吾尔语和汉语的语言类型和表达方式有区别,两个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的不同,维吾尔语语态使用方面和附加成分的复杂繁琐,使得学习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习得维吾尔语语态时常出现偏误。本文重点概述了现代维吾尔语动词语态中自复态和被动态是学习掌握的重点,由于词缀附加成分的相似,导致学生在使用中易混淆。本文对两个语态的概念、分类及构成方式,,对附加成分相同的被动语态和自复态进行对比研究。其次统计归纳出了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在对被动态和自复态习得过程中是否会和其他语态产生的偏误类型,再次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偏误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维吾尔语专业学生 被动态和自复态 偏误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21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1. 引言6
  • 2. 研究现状6-7
  • 3. 维吾尔语语态概述7-8
  • 4. 维吾尔语被动态和自复态对比研究和构词成分8-11
  • 4.1 动词的被动态与自复态的对比8-9
  • 4.2 被动态的意义和用法9-10
  • 4.3 自复态的意义和用法10-11
  • 5. 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学习被动态和自复态的偏误类型11-18
  • 5.1 被动态使用中的偏误类型11-14
  • 5.2 自复态使用中的偏误分析14-18
  • 6. 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习得被动态和自复态的偏误分析18-21
  • 6.1 产生偏误的客观原因18-19
  • 6.2 产生偏误的主观原因19-21
  • 7 避免学习中偏误的对策21-22
  • 7.1 学习中加强实际操练21
  • 7.2 加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21
  • 7.3 难点集中进行练习21
  • 7.4 增加专业课程,进行阶段性考试21-22
  • 8.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4
  • 附录24-47
  • 后记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未泯;;英语元音辨析及语音教学建议[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谌梅芳;;论汉维语颜色词语义差异之根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3 王永霞;;汉语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迁移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王小穹;;从汉语构词的特点看如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5 王令坤;略谈汉语篇章的英译[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郑国锋;汉语后缀与英语Suffix对比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郑国锋;;英汉语替代对比功能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颜;英汉篇章结构衔接对比再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陈晓湘,禹琴;英汉语篇中照应、替代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程玮琦;;英语语音对中国学生口语能力的制约及应对策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加米拉·吾守尔;瓦依提·阿布力孜;吐尔根·依布拉音;;《现代维吾尔语语法信息词典》数据库建设的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傅维贤;;对比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晓康;;英汉谚语结构对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淑慧;王向东;;英汉写作强式与弱式表达对比研究[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吐尔逊·卡得;维吾尔语柯坪土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徐江;现代维吾尔语否定的意义与表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袁淑娟;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语篇动态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穆瑞锋;汉英被动结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孙峗;中韩“关系小句+关系化标记+NP”结构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6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66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3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