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级水平德语母语学习者汉语名量词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03:21
本文关键词:初中级水平德语母语学习者汉语名量词习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级水平 德语母语学习者 名量词 习得难度 习得影响因素
【摘要】:已有的研究显示:汉语名量词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较高的偏误率;其中欧美学习者总体偏误率高于日韩,并表现出不同的习得特点;名量词的习得与语言水平表现出关联,初中级学习者表现出较多偏误。现有的欧美学习者名量词习得研究中,针对德语母语学习者的名量词习得研究很少,仅个别研究对数量不多的名量词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对初中级水平德语母语学习者名量词的习得情况进行了专项研究,可为基础阶段的语别化教学提供参考。第一章首先分析研究的意义;其次,对名量词的分类、名量词的语义和认知、名量词的习得与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问题,并列出以语料库检索、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研究方案。第二章为基于语料库的德语表量名词分析。通过对德语母语语料库的检索,分析德语表量名词的用例与词频,并与汉语名量词进行对比,作为分析学习者名量词习得情况与习得影响因素的基础。第三章为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名量词习得研究。通过对中介语语料库进行检索,获得中介语名量词的用例和词频,并对中介语名量词的使用情况与偏误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语料库词频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通过中介语量词词频与德语表量名词、目的语名量词词频的相关性,分析母语对应项和目的语输入对名量词习得的影响。第四章为基于问卷调查的名量词习得研究。首先,通过语义判断测试、量名匹配测试、语法判断测试,分析学习者对名量词语义、匹配、语法的习得情况。其次,在量名匹配测试正确率的基础上,分析名量词的项目难度、类别难度、学习者的习得特点。最后,通过匹配测试正确率与量词名词词频的相关分析,分析目的语词频对名量词习得的影响;通过问卷测试项目的因子分析,分析语义对名量词习得的影响;通过匹配测试正确率与母语表量名词词频的相关分析和习得情况总结,分析母语对名量词习得的影响;并对影响名量词习得的其他因素进行总结。第五章为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本文的结论如下:(1)初中级水平的德语母语学习者对名量词的语义、匹配、语法具有一定的习得。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语义归纳能力,对名量词的习得并不完全依靠记忆。量名匹配的习得情况中,常用项目、具体项目、有生项目、外形显著的项目习得较好,抽象的项目习得较差。学习者对名量词遗漏、名量词多余判断较好,能判断大部分的名量词搭配不当,在数量短语的“的”字多余,与名量词有关语序不当方面判断正确率较低;学习者对数量短语的基本结构习得较好,在复杂语法条件下表现出偏误。(2)不同的名量词项目、不同的名量词类别在习得难度方面具有差异。本文在问卷正确率的基础上,按照10个等级对35个常用名量词进行了难度级别划分,并按照功能分类与语义分类分析了名量词类别的难度顺序。(3)初中级德语母语学习者名量词的习得处于较基础的阶段,在涉及与已有知识不符的新项目时易表现出偏误。学习者的习得情况与英语母语者表现出共性,也表现出德语母语者独有的语别特点。(4)词频与名量词的习得具有关联。中介语名量词的使用情况与汉语量词词频高度相关。专职量词的习得情况与名词词频中度相关,个体量词的习得情况与量词词频中度相关。因子分析显示,名量词的习得与语义因素具有关联。母语对名量词的习得也具有影响。中介语名量词的使用情况与母语对应项具有相关性;具体名量词的习得情况与母语对应项也表现出关联。影响名量词习得的其他因素有学习策略、教学因素、学习时长、学习环境等。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学习者对不同类别的名量词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使用一定的学习方法降低偏误;建议教学者对不同类别的名量词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习阶段与项目难度对名量词语法进行分步教学。
【关键词】:初中级水平 德语母语学习者 名量词 习得难度 习得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1.1 研究意义13
- 1.2 研究现状分析13-21
- 1.3 研究设计21-24
- 第二章 基于语料库的德语表量名词分析24-28
- 2.1 表量名词词频分析24-26
- 2.2 德汉表量对比26-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名量词习得研究28-35
- 3.1 中介语使用情况分析28-30
- 3.2 中介语偏误情况分析30-32
- 3.3 习得影响因素分析32-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基于问卷调查的名量词习得研究35-71
- 4.1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35-37
- 4.1.1 问卷设计35-36
- 4.1.2 调查实施36-37
- 4.1.3 信度检验37
- 4.2 问卷逐项分析37-52
- 4.2.1 语义判断测试37-40
- 4.2.2 量名匹配测试40-48
- 4.2.3 语法判断测试48-52
- 4.3 名量词习得难度分析52-58
- 4.3.1 项目难度52-55
- 4.3.2 类别难度55-58
- 4.4 学习者习得特点分析58-59
- 4.4.1 阶段特点58-59
- 4.4.2 语别特点59
- 4.5 习得影响因素分析59-69
- 4.5.1 词频因素59-64
- 4.5.2 语义因素64-68
- 4.5.3 母语因素68-69
- 4.6 本章小结69-71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71-76
- 5.1 主要研究结论71-73
- 5.2 问题讨论73
- 5.3 相关建议73-75
- 5.4 结语75-76
- 参考文献76-81
- 附录A81-82
- 附录B82-85
- 附录C85-87
- 致谢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繁杰;李如龙;;量词“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语文;2010年05期
2 伏学凤;;初、中级日韩留学生汉语量词运用偏误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敏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名量词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6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7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