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新词产生的途径——以近些年出现的新词为例
本文关键词:再谈新词产生的途径——以近些年出现的新词为例
【摘要】:以近些年出现的新词为研究对象,归纳和总结了新词产生的五种途径,即创造新词、吸收方言词、旧词新用、旧词新义和类推构词,并对旧词新用、旧词新义的内涵进行了较为精细化的定义。再谈新词产生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体会词语发展变化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新词产生途径 旧词新用 旧词新义
【基金】:“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立项学科”成果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关于新词语的研究,除了吸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还有许多需要反复咀嚼反复探索的领域。比如新词产生的途径。新词产生的途径,这不是什么新鲜的课题,众多学者在此问题的研究上已经有了很多学术成果和理论建树。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新造、仿造、转化、吸收。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昌友;;网络语言旧词新义中新义与旧义的关系[J];社科纵横;2009年08期
2 杨华;李虹;;浅议新词语的界限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熊可嘉;;试论新时期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张兰仙;;从认知的角度看现代汉语旧词新义中的隐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梅;;旧词新义的常见特征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6年03期
6 张焱;;旧词新义探析[J];语文学刊;2009年20期
7 邓成锋;;析旧词新义现象[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曾柱;;“旧词新义”与新词语词典编纂相关问题浅议[J];辞书研究;2011年03期
9 曾丹;;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认知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吴亮;;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旧词新义的表现特点[J];文教资料;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晓;;新词语中的科技词语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姚婷;;浅析网络语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杨耕耘 见习记者 韩晓玲;现代汉语发展的第二次高峰[N];湖北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唐红丽;新词语记录社会变化脉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翟慎良 王晓映;网络流行语:全民创造新时尚[N];新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昌硕;衍生与借用—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游玉祥;新词语的特点分析及其认知解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妍晖;新媒体语境下的旧词新义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聪聪;近年来汉语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刘蓓;旧词新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岳朋雪;当代汉语旧词新义词语使用及其社会差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申雅辉;旧词新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亚军;九十年代以来旧词新义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宋培杰;新时期旧词新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张婷;近30年来的旧词新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武楠稀;现代汉语旧词新义及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08年
10 熊可嘉;新时期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1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8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