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标记居中型并列结构时间关联模式的象似性
本文关键词:汉语标记居中型并列结构时间关联模式的象似性
【摘要】:文章以汉语标记居中型并列结构并列项的时间关联模式为基础,基于真实语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并列项间时间关联模式和其句法距离之间具有较强的象似性,表现为:并列项时间关联的紧密度越高,它们之间的句法距离越小;并列项间时间关联的紧密度越低,它们之间的句法距离就越大。这种句法距离主要通过并列项之间主语的同指与异指形式体现。同时,并列项之间时间关联的紧密度和其句法距离之间象似性的对应不是刚性的,而是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序列。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时间关联 同指 异指 象似性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CYY049)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1YJC740140)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2QN041)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们所指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表示的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共存关系的结构,其关联标记主要是单独居中使用的,包括“同时”、“同样”、“另外”这三个关联标记。《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96:418)指出“同时”做关联标记时可以“连接句中的两个并列成分,起一种追加和补充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苓;语言符号:任意性还是象似性——“语言符号象似说”的几个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2 刘世英;汉语兼语结构的象似性探讨[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陈红;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4 顾嘉祖,王静;语言既是任意的 又是非任意的——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5 王寅;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象似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延俊荣;汉语语音与语言意义象似性例举[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韩景泉,刘爱英;生成语法理论与句法象似性的一致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赵彦春;符号象似性与任意性问题的辨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9 项成东,韩炜;语篇象似性及其认知基础[J];外语研究;2003年01期
10 宋德生;体验认知与语言象似性[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畅;;从认知视角看皮尔士符号学理论[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文旭;;隐喻的符号学解读[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应学凤;;国内象似性研究动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治敏;李芸;俞士汶;;人称代词和名词的组合搭配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戴光荣;;英汉语篇语音衔接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治安;蒋宇红;;英汉小句中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研究[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王军;;论代词的间接回指功能[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余泽超;英汉叙述语篇中句内下指现象的认知功能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曲辰;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和法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郑璇;上海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邓云华;汉语联合短语的类型和共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9 蒋平;零形回指的句法和语篇特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唐秀玲;论话题及其在汉语语法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红玉;广告语言中的象似性[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高伟;从英法汉基本句式看象似性理据[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阳;词汇符号中的象似性和任意性纵览[D];四川大学;2003年
5 袁微;象似性视角下意象主义诗歌的文体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王雅刚;基于对布朗与列文森礼貌原则批判上的象似性解决方案[D];湖南大学;2003年
7 刘世英;词序象似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静;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孔淑娟;广告语言的象似修辞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瑾;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语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83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8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