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领域语言规划试论

发布时间:2017-10-23 19:08

  本文关键词:领域语言规划试论


  更多相关文章: 领域 语言生活 语言规划


【摘要】:本文在"语言生活层级"观念的指导下,讨论领域语言规划的若干问题。回顾中国百余年来语言规划的发展历史,会发现国家语言规划首先是依托教育领域开始的,接着逐渐向行政、文化、社会服务行业等领域延伸。时至今日,已经发展到各领域做好本领域语言规划的时代了。领域语言规划的基本内容,一是支撑国家语言政策,二是建立与工作质量相关的领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三是解决领域语言问题。领域语言规划的基本运作机制,应当是行业主管部门"主管",国家职能部门指导,专家队伍学术支撑。当前,做好领域语言规划的主要问题,一是许多行业语言意识淡漠,二是对领域语言生活的学术研究有限。领域语言规划上连国家的语言政策,下通各行业末端的企事业单位的语言生活,在国家语言生活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应通过一系列行政运作,发展领域语言学,为领域语言规划夯实基础,铺平道路。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
【关键词】领域 语言生活 语言规划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12&ZD173)
【分类号】:H002
【正文快照】: “语言生活”①作为语言规划学的一个概念,近十年来不断得到中国语言规划学界和社会语言学界的关注,其内涵和外延也逐渐丰富。2005年,国家语委开始每年一次向社会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的报告,报告的详细内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语言生活”的概念及相关理念通过发布会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宇明;;论语言生活的层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德和;;里程碑·指南针·新台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研读心得和延伸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赵黎明;;工具主义·进化主义·世界主义——论晚清至五四语文运动的现代性动力[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李宇明;切音字的内涵与外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李宇明;清末文字改革家的方言观[J];方言;2002年03期

5 张向东;;语言意识的觉醒与“人的发现”[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张向东;景芳洲;;清末的白话报刊与现代文学的发生[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7 赵黎明;;“汉字革命”与“文化世界主义”——中国现代思想主潮的语文学观察[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8 赵燕;;从推普宣传口号看我国语言规划的特点[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曾晓洁;;现代汉语母语教育史的几个基本概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刘晓明;郑振峰;;“切音字运动”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尔铭;黄明喜;;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钮葆;;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中不可以把“普通话”改称“国语”[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2 曾晓洁;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5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平;清末民初的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雅俗观的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7 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群;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的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建构[D];苏州大学;2007年

9 胡峰;诗界革命: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尔杰;民国北京“平民教育”的渊源与兴起(1912-1920)[D];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超;清末文字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宾交娟;建国后上海市推广普通话情况的考察(1950-198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宇航;译介、欧化与国化——20世纪20年代初翻译文学进入中学国语教科书的进程及其作用[D];清华大学;2004年

4 王伟;《格致新报》与戊戌启蒙[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丽媛;钱玄同对国语运动的倡导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庆生;;语言规划发展及微观语言规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李宇明;;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若干思考[J];南开语言学刊;2011年01期

4 陈章太;;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戴庆厦;;语言关系与国家安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现乐;;语言资源和语言问题视角下的语言服务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屈哨兵;;关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语言服务问题的观察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张民选;张日培;;多样与和谐:上海城市发展中的语言规划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谢俊英;;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龙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活、语言规划与语言保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谭汝为;;将语言学研究引上常青之路——新世纪崛起的语言应用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陈章太;;论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J];语言科学;2005年02期

4 郭熙;;华语规划论略[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3期

5 薄守生;;中国语言规划研究的又一个创新[J];汉字文化;2006年06期

6 马思周;;“语言规划”和“语文现代化”的三个含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戴庆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研究的新篇章——喜读《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1期

8 陈平;;语言民族主义:欧洲与中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9 左秀兰;程昕;;全球化时代的语言规划与社会和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李琳;刘美岩;;语言接触、文化融汇与科学发展[J];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的若干思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李宇明;;促进语言生活健康发展(代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刘小川;万丽萍;;语言政策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构成及价值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宇明;;中国的话语权问题——在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海涛;;语言管理、语言规划和世界语[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张普;;关于网络时代语言规划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曾小兵;杨尔弘;张普;;首都平面媒体用字用语状况调查[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8 林华东;徐贺君;;闽南地区双言现象与语言生活和谐问题——以泉州市区市民语言使用状况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行健;;词义的演变漫议[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10 周吉珍;;浅析店名包孕的社会文化心理[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汲传波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的权威报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陈章太;我国当今语言生活的变化与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教育部语信司;扬州举办“语言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论坛[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王铁琨副司长谈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一)[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5 记者  翟帆;学习汉语其实并不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记者 刘晓娟 实习生 邱丹秀;构筑和谐语言生活[N];潮州日报;2008年

7 殷志平;上海外企职场语言生活状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邢宇皓;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发布[N];光明日报;2008年

9 ;戴庆厦:和谐语言生活的保障[N];光明日报;2010年

10 夏莉 张雪莲(实习生);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郄远春;成都客家话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黄晓东;浙江安吉县官话方言岛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念;现代汉语言新生语言成份的规范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张锐;英语“入侵”下的汉语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安忠芳;建国以来广西语言文字规划略史及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4 程刚;广西语言态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5 胡珊珊;在沪外来大学生沪语态度调查报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皮明城;印度语言规划对其民族建构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倩;广州多方言家庭学龄前儿童语言规划情况调查[D];暨南大学;2012年

8 王智红;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郭齐梅;武汉方言的地理及社会分布[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陈若芬;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探析[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4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84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