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叙实性语用标记“实际上”——兼与“事实上、其实”比较
本文关键词:论汉语叙实性语用标记“实际上”——兼与“事实上、其实”比较
【摘要】:汉语叙实性语用标记比较丰富,前贤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其实",而"实际上、事实上"的研究则较为薄弱。从对比语境开始,"实际上"的语义经历了指出客观实际到指出主观认为的实际再到语用标记的过程。"实际上"具有转折、否定、补充、修正和组织话语等多项功能。"实际上"从非状位、状位、句内副词、句首副词到句首前位成分最终到语用标记,句法位置的变化诱发了主观化和词汇化。"实际上"与"其实"本质差异在于前者常用于独白体,是自言性标记;后者常用于对话体,是非配合性互动标记。"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在语义虚实、习惯搭配、语体等方面的分工有所不同。
【作者单位】: 广东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关键词】: 叙实性 语用标记 实际上 事实上 其实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统计的两岸华语口语语法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YJC740018)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新创名词性粘合结构的认知语义研究"(2012年)的资助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以英语为对象语言的研究中,in fact,in truth,indeed,actually,really这类小词已得到广泛关注(如Quirk等1985;Karin Aijmer1986、2007;Blakemore1987;Fraser1988;Lenk1998;OH2000;Rebecca2001;Taglicht2001;TraugottDasher2002;Carita2003)。汉语学界的相关研究却极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篇章关联副词“其实”的语义和语用特征[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2 孙利萍;方清明;;汉语话语标记的类型及功能研究综观[J];汉语学习;2011年06期
3 彭小川;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许娟;“其实”的语义和功能考察[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吴亚欣,于国栋;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6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7 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2000年05期
8 方清明;;论现代汉语“XP的是,Y”有标格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1期
9 袁伟;冯晓晴;;具有委转功能的对比语用标记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2期
10 崔蕊;;“其实”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语言科学;200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永华;现代汉语叙实性话语标记语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美;王翠霞;;话语标记语Well的元语用意识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冯洁茹;;话语标记语“I think”在访谈节目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董彦屏;;从认知角度看“被”字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谢晶;;“汉语语法化”机制综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李晗韫;;古代汉语话语标记“说不得”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6 时昌桂;;介词“替”的用法及虚化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李素英;;也谈语气副词“其实”的形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樊莉囡;;论顺应性语境构建与元语用意识凸显[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魏红;;论“的确”的篇章用法和衔接功能[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10 徐威;;韩国留学生使用连词“还有”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唐薇薇;汉语连词的非连词用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梅那;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9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黄e,
本文编号:1084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8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