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海”的隐喻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20:38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海”的隐喻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概念隐喻 英汉对比


【摘要】:隐喻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青睐。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阶段:传统隐喻研究和现代隐喻研究。在传统隐喻研究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出版,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从此开创了现代隐喻研究的新途径。该理论认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感知、体验和表达另一类事物的过程,隐喻发生的机制是基于相似性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是一种基于身体体验的认知机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语言和生活中。人们普遍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系统主张隐喻是人类概念系统的固有特性,它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事物,更是一种思想层面的事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 海洋占地表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其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海的探索源远流长。古今中外,伴随着人类对海的认识和探索、特别是航海时代的兴起,语言中衍生出许多与“海”相关的意象,日常语言中有关海的隐喻也比比皆是。从众多关于海的意象及隐喻分析中可知,“海”在我们人类的认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语言中的“海”的隐喻现象加以对比研究,采用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和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英汉“海”的隐喻在实际语料库中使用的异同进行对比探索,发掘并揭示导致这些异同的深层次原因。 为此,笔者首先进行语料收集,收集并归纳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主要的“海”隐喻表达,语料均来源于两大权威语料库:英语来源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汉语来源于北京大学的现代汉语语料库CCL。在对大量的语料归类、对比和分析之后,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就定性方面而言,英语和汉语都存在大量有关“海”的隐喻表达;2)就定量方面而言,基于对语料的统计,整体上来说,汉语关于海的隐喻较之英语更为普遍。文章从海的属性出发,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得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海”的隐喻映射目标域共涉及二十项,其中英汉共有六项隐喻映射,即“海隐喻变化”、“海隐喻空间”、“海隐喻美好品质”、“海隐喻数量之多”、“海隐喻挑战”以及“海隐喻气势”。汉语中独有“海隐喻时间”、“海隐喻经济”、“海隐喻思想”、“海隐喻爱”以及“海隐喻程度”五项隐喻映射,英语中独有“海隐喻状态”、“海隐喻眼睛”以及“海隐喻人物”三项隐喻映射;3)有关英汉“海”隐喻的相同点是源于人类相似的身体认知体验,而不同点则主要归因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文化差异和人种差异因素。 本文是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属于概念隐喻的跨语言、跨文化研究。通过对英汉“海”的隐喻对比研究,使得人们进一步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同时,本研究对外语教学、英汉语言的翻译以及跨文化交际都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英汉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3;H13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9
  • Contents9-10
  • 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10-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4
  • 1.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11
  • 1.2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1-12
  • 1.3 Objectives of the study12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31
  • 2.1 Previous studies of metaphor abroad14-24
  • 2.1.1 Studies of traditional metaphor14-17
  • 2.1.2 Studies of cognitive metaphor17-24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metaphor at home24-29
  • 2.2.1 General study of metaphor at home24-27
  • 2.2.2 Contrastive study of metaphor at home27-29
  • 2.3 The studies involving "sea"29-31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31-35
  • 3.1 Research questions31
  • 3.2 Data collection31-32
  • 3.3 Identification of metaphors32-33
  • 3.4 Procedure of data analysis33-35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35-71
  • 4.1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sea"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35-37
  • 4.2 General view of the uses of "sea" metaphors37-40
  • 4.3 A comparison of "sea"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40-65
  • 4.3.1 Major types of "sea"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40-42
  • 4.3.2 Similarities of "sea" metaphor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42-52
  • 4.3.3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a" metaphors52-65
  • 4.4 Discussion65-71
  • 4.4.1 Causes of the similarities of "sea"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66-67
  • 4.4.2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of "sea" metaphor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67-7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71-75
  • 5.1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71-72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72-73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73-75
  • Works Cited75-77
  • Publication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昌抱;“无所不在”的Metaphor[J];科技英语学习;2002年05期

2 关静;略谈metaphor的修辞特点[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戎刿;Metaphor的翻译(上)[J];科技英语学习;1998年04期

4 徐挺;谈谈英语的暗喻(metaphor)[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李树德;英语辞格Metaphor是“隐喻”吗?[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6 李国南;Transferred Epithet与Metaphor的辨析及翻译──兼与张利生同志商榷[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孙建华;浅议暗喻与明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孙胜忠;是metaphor还是metonymy?[J];大学英语;2000年06期

9 钟明国;隐喻与“metaphor”含义的对比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殷瑾懿;浅谈英语修辞格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毛永波;;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2 冀东晓;;住宅玄关设计[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祝建华;;从基本原理看数字鸿沟(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IT产业与现代文明传播”信息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锦勋;挖掘品牌的DNA[N];民营经济报;2005年

2 熊伟 整理;回到“多媒体”交流的“村落”[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张卫华;有多少人爱她就有多少人恨她[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波;你的声音是什么颜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徐章宏;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3 尹丕安;R-A-C-C架构:《圣经》隐喻阐释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邱舟艳;新奇隐喻在语言交际中之效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毅;基于语料库的隐喻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王晶芝;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历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石磊;中国学生隐喻能力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张蕾;英汉大众经济语篇中奥运经济的隐喻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黎新;奈达的对等理论与广告隐喻翻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朱凤梅;浅论如何提高二语学生隐喻意识[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晓东;从以知语言学角度谈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田斐斐;天气词汇语义扩展的隐喻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杰敏;中国新闻记者英语隐喻能力[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雅;《哈姆雷特》概念隐喻翻译认知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德平;认知视角下英汉动物隐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莉;从隐喻产生角度分析英语对话中的爱情隐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廖羽;英语隐喻语篇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90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90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