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交际问题及文化心态探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交际问题及文化心态探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 城镇化 语言交际 表现形式 文化心态
【摘要】: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苗族、侗族地区因其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经济不发达、文化较为落后等诸多因素,使得当地农村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成为城市居民时,在新的居住环境中,其语言交际表现出自有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由语言交际问题导致的文化心态也极具民族特点。在此,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
【作者单位】: 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城镇化 语言交际 表现形式 文化心态
【分类号】:H2
【正文快照】: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创新的载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如今,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在近几年才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城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林波;葛俊青;;构建和谐社会语言生活的几点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戴庆厦;;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传彪;傅绍清;;从“假相等值”看词典的“双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赵志军;;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化的自觉——论王蒙的语言观[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陈慧平;实践理论的非实践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刘胜;方瑞芬;;中国话语研究及发展趋势[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唐晓琳;董岩;;拉丁语: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共同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宇文利;;论民族精神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基本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高云球;王巨川;;时间文化学的朦胧起点[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9 高梅;;语言与民族认同[J];北方语言论丛;2011年00期
10 牛强;李开拓;;全球化背景下构建语言和谐环境的长远意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殷相印;;论三一语言学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兼评王希杰的修辞观[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金莲;论可译性的哲学理据[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赵宁;语言文化学框架下民族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傅瑜琴;《俗语典》民俗语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来彦;普通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价值观形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王亚静;汉语常用单音节形容词的发展变化[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桂生;英语国家学生母语文化迁移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景嵋;民族杂居村落双语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震宇;孙甘露小说语言能指化的理论意义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庆生;语言和谐思想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2 侯敏;有关我国语言地位规划的一些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安香;;模糊语与语言交际[J];语文学刊;2008年S1期
2 高宝珍;;《建国以来出版的少数民族语文辞书一览》补遗[J];辞书研究;1984年06期
3 阿不都萨拉木·阿巴索夫 ,王振本;加强少数民族的汉语文学习[J];语言与翻译;1988年04期
4 靳建军 ,阿里蒙;简讯[J];语言与翻译;1989年04期
5 朱士昌;论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王磊;;牡丹江方言词汇[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李明;试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8 李彤翎;语言交际与思维中的多义现象、歧义现象[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9 余建琼;;语言模糊现象在语言交际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赵爱武;;近二十年外来语引进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心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林林;;委婉语的翻译与动态对等理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张丽;;中日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观念差异及其应对策略——以词汇为中心[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哈斯巴特尔;;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写作能力[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4 郭晨春;;汉语中的对称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新时期词汇联想意义的变化[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陆国器;;布依文和汉文翻译的几个具体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7 杨涵清;;布、傣、壮语音词汇的比较和文字联盟的建议[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8 翁独健;;要重视民族古文字研究工作[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9 孙宏开;;试论尔苏沙巴文字的性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10 梅那;;浅析网络中的两性调侃语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涛;我国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N];北京日报;2003年
2 记者白冰 黄燕 陆汉魁;中国22个少数民族拥有本民族文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记者 王慧敏;新疆“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钟歆;维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张悦;民族语言渐消亡 徒留声声叹[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记者 冯骥 见习记者 马静;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N];西藏日报;2006年
7 刘恺;新疆开展免费语言培训[N];西部时报;2007年
8 教育部;教育部发文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强调要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工作[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9 买买提·艾力;学习双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寅 肖静芳;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技术可行市场难测[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舟艳;新奇隐喻在语言交际中之效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陈心林;南部方言区土家族族群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王凤兰;现代汉语目的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张全生;现代汉语焦点结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江英;跨文化中的语用失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汤允凤;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汉语学习兴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艳梅;语言透明与模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赵力;论马克思主义语言观[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任俊英;论语言交际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志芬;贵州省望谟县油迈村瑶族语言使用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晨曦;言语交际中的信息差[D];吉林大学;2007年
8 邓建辉;目的语文化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胜兰;洛阳商店命名的语言特征分析及其社会属性探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成志;文字交际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91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091581.html